[发明专利]一种冻干人血浆活化凝血因子VII浓制剂的大规模生产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223489.9 | 申请日: | 2017-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2971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8 |
发明(设计)人: | 易佳炜;曹勤立;施炜;夏正祥;徐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莱士血液制品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38/36 | 分类号: | A61K38/36;C12N9/64;C12N9/96;A61P7/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401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冻干人 血浆 活化 凝血 因子 vii 制剂 大规模 生产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冻干人血浆活化凝血因子VII浓制剂的大规模生产制备方法,它包括有以下工艺步骤:以人血浆低温乙醇分步分离法得到的组分III为原料进行溶解、PEG沉淀纯化、表面活性剂/清洁剂(S/D)病毒灭活、阴离子交换树脂吸附层析纯化、超滤脱盐、特定途径孵育活性物质——活化凝血因子VII、除菌过滤分装、冻干、100℃30分钟干热灭活病毒。本发明采用了特定途径孵育活化凝血因子VII并经过S/D、100℃30分钟干热两步病毒灭活方法,填补了国内无此类产品生产的空白,且本制品在临床使用中更加安全有效。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医药血液制品领域,特别是涉及以人血浆低温乙醇分步分离法得到的组分III为原料进行冻干人血浆活化凝血因子VII浓制剂的大规模生产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血友病患者的治疗面临着一个严重的问题,有超过20%的患者长期输注凝血因子类药品后,对凝血因子VIII或凝血因子FIX产生自身免疫抗体,也就是产生凝血因子抑制物。抑制物的出现加剧了治疗的挑战性,这类血友病患者出现并发症的风险也较正常为高。
上世纪70年代临床治疗发现,以人血浆制备的凝血酶原复合物(PCC)能够治疗产生抑制物的患者。随后Baxter公司开发出治疗该类患者的药物:Autoplex® 和FEIBA®,,这二种药物的上市,使得产生抑制物的血友病患者第一次有了可靠治疗手段。在上世纪80年代,Novo NordiskA/S推出了重组活化的凝血第七因子rFVIIa,用以治疗产生凝血因子VIII或凝血因子FIX 抑制物或者其他难治性出血和出血紊乱症状的患者。
以人血浆为原料大规模生产制备活化凝血因子VII浓制剂的难点在于对孵育活化步骤的条件控制。合理的活化凝血第七因子且不能产生凝血酶活性是整个生产制备工艺的关键。目前中国国内还没有厂家可以生产类似药物。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冻干人血浆活化凝血因子VII浓制剂的大规模生产制备方法。它包括有以下工艺步骤:
1)以人血浆低温乙醇分步分离法得到的组分III为原料进行溶解;
2)PEG沉淀纯化;
3)表面活性剂/清洁剂(S/D)病毒灭活;
4)阴离子交换树脂吸附层析纯化;
5)超滤脱盐;
6)特定途径孵育;
7)除菌过滤分装;
8)冻干;
9)100℃30分钟干热病毒灭活。
本发明填补了国内无此类产品生产的空白,且本发明所涉及的冻干人血浆活化凝血因子VII浓制剂和2013年经FDA批准在美国上市的Baxter FEIBA NF商品相比较,在活化的凝血第七因子FVIIa活性上大大高于Baxter同类产品,凝血酶活性则低于Baxter同类产品。产品生产工艺全过程中经过两步病毒灭活处理,确保其临床应用更高效、更安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发明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发明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
在进一步描述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之前,应理解,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下述特定的具体实施方案;还应当理解,本发明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为了描述特定的具体实施方案, 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在本发明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除非文中另外明确指出,单数形式“一个”、“一”和“这个”包括复数形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莱士血液制品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莱士血液制品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2348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