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抗坏血酸修饰的新型脑靶向磁性纳米粒的制备有效
申请号: | 201711220660.0 | 申请日: | 2017-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8254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5 |
发明(设计)人: | 吴勇;海俐;管玫;郭丽;肖文娇;陈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47/54 | 分类号: | A61K47/54;A61K47/52;A61K47/69;A61K45/00;A61K31/192;A61K31/137;A61K31/13;A61K41/00;A61P25/00;A61P35/00;A61P29/00;A61P25/08;A61P9/10;A61P2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65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抗坏血酸 修饰 新型 靶向 磁性 纳米 制备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以抗坏血酸修饰的新型脑靶向磁性纳米粒的制备,为通式(I)所示结构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或水合物:,其中:X代表羧基化的聚乙二醇PEG,可以是三甘醇、四甘醇或聚乙二醇PEG分子量为200、400、600、800、1000、1500、2000、4000等;Y代表‑(CH2)a‑、‑C(O)‑(CH2)a‑C(O)‑或‑O‑(CH2)b‑、‑NH‑(CH2)b‑、‑C(O)‑(CH2)b‑、‑C(O)‑(CH2)b‑C(O)‑,a表示0~6,b表示1~4;MNPs代表Fe3O4、γ‑Fe2O3、MnFe2O4、CoFe2O4和ZnFe2O4等;Drug代表可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本发明提供一种以抗坏血酸修饰的新型脑靶向磁性纳米粒的制备方法,可作为载体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既有四氧化三铁纳米粒的磁靶向作用,还有抗坏血酸的主动脑靶向作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脑靶向磁性纳米粒的制备方法,属于医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据统计,全球约有1/5的人口患有不同种类和程度的中枢神经系统(CNS)疾病,这些疾病包括脑肿瘤、急性或慢性疼痛综合症、癫痫、脑炎、脑缺血以及神经衰退性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症、帕金森氏症等)。随着世界人口的老龄化,这一趋势将会更加严重,并且会对人类的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血脑屏障(BBB)的存在对人类中枢神经系统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但同时也限制了许多物质从血液中进入脑部。几乎所有大分子和95%的小分子药物都不能有效进入大脑及中枢神经系统,这使得对CNS有效的药物很难进入CNS病灶部位并呈现有效的药物浓度从而达到治疗效果。
据报道非甾体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s)如布洛芬、萘普生等神经保护剂已经被广泛用于治疗CNS疾病,也可用作慢性摄入型非甾体抗炎药。例如,布洛芬能够降低CNS疾病的风险,甚至能够延缓CNS疾病的发病,所以布洛芬在治疗CNS紊乱方面具有广阔发展前景。但是,由于布洛芬的低渗透性,在CNS中的分布有限,有效的治疗浓度低,为了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需要增加药物的剂量,使药物在体内达到一个较高的浓度,但与此同时其它器官的药物浓度也会增加,毒副反应也随之增加,对身体产生更大的危害。长期使用这些药物,便会产生不同程度的胃肠道不适,头晕,头痛,甚至肾毒性等的不良反应。这些不良反应主要是由于药物在体内的分布,当药物在外周器官分布较多时,容易产生各种毒副反应,同时也降低了其在脑组织中的分布比例,所以布洛芬的临床应用受到了很大限制。因此,为了治疗CNS疾病,需要找到一种有效的策略以提高布洛芬的在大脑中的输运能力。
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 BBB)是存在于血-脑,血-脑脊液(BCB)及脑-脑脊液之间选择性控制进入脑脊液和脑的物质,作为血液与中枢神经系统之间的调节界面,对维持中枢神经系统内的环境恒定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使得对CNS有效的药物很难进入CNS病灶部位并呈现有效的药物浓度从而达到治疗效果。因此对跨BBB给药方式的研究已经成为治疗CNS疾病的关键。研究表明,这些特异性转运蛋白具有较高的选择性,通常特定的载体蛋白只能转运特定的底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大学,未经四川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2066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