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绿茶的加工方法及其产品在审
申请号: | 201711219522.0 | 申请日: | 2017-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1213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23 |
发明(设计)人: | 邓卢山;刘姝娟;邓鹏飞;莫泽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省千秋界茶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F3/06 | 分类号: | A23F3/06 |
代理公司: | 安化县梅山专利事务所43005 | 代理人: | 王以森 |
地址: | 413506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绿茶 加工 方法 及其 产品 | ||
1.一种绿茶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采取如下步骤:
a.鲜叶均堆:选择清明节前晴天叶,按一芽一叶的标准摘取碧香早与黄金茶两品种鲜叶,并按1:0.5-2,优选1:1的比例混均堆放;
b.摊青走水:鲜叶用茶盘薄摊,摊叶厚度2-4cm,每盘放1-2kg,摊青时间3-5h;
c.高温杀青:杀青锅温控制330-350℃,时间55-65s,含水率保持在60-70%;
d.摊凉冷却:在摊凉平台上进行摊凉,厚度为1-3cm,优选2cm,摊12-18min,优选15min;
e.初烘加热:先用烘干机初烘加热,温度控制在80-100℃;
f.手工热揉:将初烘加热后的茶叶用手向一个方向搓,手的力度按照“轻-重-轻”的原则,时间3-7min,待稍有刺手感时出锅;
g.摊放回潮:将手工热揉后的茶料在摊凉平台上冷却回潮,摊放时间15-25min;
h.加压理条:用理条机进行理条,投叶量控制在1-2kg/m2,温度控制在160-220℃,时间6-10min,含水率降到18-22%时放加压棒进行增压理条,此过程持续8-15min,待叶片含水率在9-11%时下机;
i.速冷回潮:把理条后的毛茶摊放在透气的茶盘内,摊放厚度2-6cm,优选3-5cm,在10秒内快速冷却至常温,然后摊放0.5-1.5h,优选1h,使之回潮;
j.烘干提香:将堆青摊凉后的茶料放入提香机中进行烘干提香,温度控制110-130℃,时间18-22min,至含水率5%以内,即成绿茶产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绿茶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摊青走水:鲜叶用篾制茶盘薄摊,摊叶厚度3cm,每盘放1.5kg,摊青时间4h。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绿茶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温杀青:杀青采用电热式滚筒杀青,锅温控制340℃,时间60s,含水率保持在6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绿茶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初烘加热:用烘干机初烘加热,温度控制在90-9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绿茶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手工热揉:将初烘加热后的茶叶用手向一个方向搓,手的力度按照“轻-重-轻”的原则,时间4-6min,优选5min,待稍有刺手感时出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绿茶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摊放回潮:将手工热揉后的茶料在摊凉平台上冷却回潮,摊放时间18-22min,优选20min。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绿茶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压理条:用理条机进行理条,投叶量控制在1.5kg/m2,温度控制在180-200℃,优选185-195℃,190℃,时间7-9min,优选8min,含水率降到20%时放加压棒进行增压理条,此过程持续10-12min,待叶片含水率在10%时下机。
8.根据权利要求1或7所述的一种绿茶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压理条:视茶叶含水率高低来调节理条机的速度和压棒的时间,当茶叶含水率低到34-36%,优选36%时,理条机的转速要降到110r/min以内,优选90-100r/min,同时要关闭热风,待茶叶回潮柔软后,再放压棒成形,当茶叶含水率偏高至43-48%,优选45-46%时,要调快理条机运转速度至少140r/min,优选150-180r/min,并开启热风,使茶叶水份快速挥发,当不粘手时放入压棒成形,然后调慢理条速度至95-140r/min,优选100-120r/min。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绿茶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烘干提香:将堆青摊凉后的茶料放入提香机中进行烘干提香,温度控制115-125℃,优选120℃,时间19-21min,优选20min,至含水率3-4%。
1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一种绿茶的加工方法所制备的产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省千秋界茶业有限公司,未经湖南省千秋界茶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19522.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