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危险废弃物无害化处理方法及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1215390.4 | 申请日: | 2017-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3633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5 |
发明(设计)人: | 陆杰;林鹏;刘金和;李晴;吕永红;刘夏杰;白冰;杨明辉;高宇飞;陈明周;张均成;胡进坤;王腾蛟;周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广核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G7/00 | 分类号: | F23G7/00;F23G5/16;F23G5/44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瑞方达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14 | 代理人: | 林俭良;王少虹 |
地址: | 518031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上步中路***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危险 废弃物 无害化 处理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危险废弃物无害化处理方法及装置,危险废弃物无害化处理方法包括:S1、将危险废弃物通过进料口送进烧结炉本体进行850℃‑1000℃的烧结,实现所述危险废弃物中的二噁英类污染物的分解,重金属的初步固定;S2、烧结后的产物通过送料单元送至熔融炉本体内进行1300℃‑1600℃的高温熔融处理,形成玻璃态的产物,并且彻底固定其中的重金属;S3、高温熔融处理后的产物经所述熔融炉本体上的出料口排出。本发明实现工业领域中产生的飞灰和重金属污泥等危险废弃物的无害化和减量化处理,处理后的产物可以资源化利用,无需进入填埋场,节约了宝贵的土地资源,实现了经济利益和环保效益的完美结合。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危险废物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危险废弃物无害化处理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的发展,工业生产过程排放的危险废物日益增多。据估计,全世界每年的危险废物产生量为3.3亿吨。危险废物带来严重污染和潜在的严重影响,同时危险废物的处置费用高昂,因此寻找适宜的危险废物处理方法迫在眉睫。
目前,对于危险废物处理常用的方式为物理填埋法,它通过浓缩或相变改变废物的结构,使之成为便于运输、贮存、利用或处置的形态,包括压实、破碎、分选、增稠、吸附、萃取等方法,最终将其填埋于地下,但是其不能实现危险废物无害化和资源化处理目的。
对飞灰、重金属污泥等危险废物进行处理还采用传统焚烧方法,然而传统焚烧方法处理程度不彻底,产物不稳定,难以实现资源化利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危险废弃物无害化处理方法及危险废弃物无害化处理装置。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危险废弃物无害化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危险废弃物通过进料口送进烧结炉本体进行850℃-1000℃的烧结,实现所述危险废弃物中的二噁英类污染物的分解,重金属的初步固定;
S2、烧结后的产物通过送料单元送至熔融炉本体内进行1300℃-1600℃的高温熔融处理,形成玻璃态的产物,并且彻底固定其中的重金属;
S3、高温熔融处理后的产物经所述熔融炉本体上的出料口排出。
优选地,步骤S1中,所述危险废弃物烧结时,产生的气体进入所述烧结炉本体内下方的第二燃烧室,经排烟烟道排出;
步骤S2中,烧结后的产物从所述烧结炉本体内上方的第一燃烧室送至熔融炉本体。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危险废弃物无害化处理装置,包括相接并相连通的烧结炉本体和熔融炉本体、分别设置在所述烧结炉本体和熔融炉本体上的进料口和出料口、设置在所述烧结炉本体上的燃烧器、对应所述进料口设置在所述烧结炉本体内的送料单元、以及设置在所述熔融炉本体上的等离子体发生器;所述熔融炉本体内的工作温度高于所述烧结炉本体内的工作温度;
危险废弃物经所述进料口进入所述烧结炉本体内,烧结处理后在所述送料单元传送下进入所述熔融炉本体内进行高温熔融处理,处理后的产物经所述出料口排出。
优选地,所述烧结炉本体内设有上下分布的第一燃烧室和第二燃烧室;所述第一燃烧室和第二燃烧室之间设有连通两者的开口;所述进料口连通所述第一燃烧室,所述送料单元设置在所述第一燃烧室内;
所述烧结炉本体上设有分别连通所述第一燃烧室和第二燃烧室的第一风管和第二风管、设有连通所述第二燃烧室的排烟烟道。
优选地,所述烧结炉本体内设有马弗板,所述马弗板将所述烧结炉本体内部空间隔成所述第一燃烧室和第二燃烧室;所述开口位于所述马弗板一端和所述烧结炉本体内壁之间。
优选地,所述进料口为斜向延伸的喇叭口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广核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广核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电力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1539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