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危险废弃物无害化处理方法及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1215390.4 | 申请日: | 2017-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3633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5 |
发明(设计)人: | 陆杰;林鹏;刘金和;李晴;吕永红;刘夏杰;白冰;杨明辉;高宇飞;陈明周;张均成;胡进坤;王腾蛟;周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广核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G7/00 | 分类号: | F23G7/00;F23G5/16;F23G5/44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瑞方达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14 | 代理人: | 林俭良;王少虹 |
地址: | 518031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上步中路***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危险 废弃物 无害化 处理 方法 装置 | ||
1.一种危险废弃物无害化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将危险废弃物通过进料口(31)送进烧结炉本体(10)进行850℃-1000℃的烧结,实现所述危险废弃物中的二噁英类污染物的分解,重金属的初步固定;
S2、烧结后的产物通过送料单元(40)送至熔融炉本体(20)内进行1300℃-1600℃的高温熔融处理,形成玻璃态的产物,并且彻底固定其中的重金属;
S3、高温熔融处理后的产物经所述熔融炉本体(20)上的出料口(32)排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危险废弃物无害化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所述危险废弃物烧结时,产生的气体进入所述烧结炉本体(10)内下方的第二燃烧室(12),经排烟烟道(16)排出;
步骤S2中,烧结后的产物从所述烧结炉本体(10)内上方的第一燃烧室(11)送至熔融炉本体(20)。
3.一种危险废弃物无害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相接并相连通的烧结炉本体(10)和熔融炉本体(20)、分别设置在所述烧结炉本体(10)和熔融炉本体(20)上的进料口(31)和出料口(32)、设置在所述烧结炉本体(10)上的燃烧器(30)、对应所述进料口(31)设置在所述烧结炉本体(10)内的送料单元(40)、以及设置在所述熔融炉本体(20)上的等离子体发生器;所述熔融炉本体(20)内的工作温度高于所述烧结炉本体(10)内的工作温度;
危险废弃物经所述进料口(31)进入所述烧结炉本体(10)内,烧结处理后在所述送料单元(40)传送下进入所述熔融炉本体(20)内进行高温熔融处理,处理后的产物经所述出料口(32)排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危险废弃物无害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烧结炉本体(10)内设有上下分布的第一燃烧室(11)和第二燃烧室(12);所述第一燃烧室(11)和第二燃烧室(12)之间设有连通两者的开口(13);所述进料口(31)连通所述第一燃烧室(11),所述送料单元(40)设置在所述第一燃烧室(11)内;
所述烧结炉本体(10)上设有分别连通所述第一燃烧室(11)和第二燃烧室(12)的第一风管(14)和第二风管(15)、设有连通所述第二燃烧室(12)的排烟烟道(16)。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危险废弃物无害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烧结炉本体(10)内设有马弗板(17),所述马弗板(17)将所述烧结炉本体(10)内部空间隔成所述第一燃烧室(11)和第二燃烧室(12);所述开口(13)位于所述马弗板(17)一端和所述烧结炉本体(10)内壁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危险废弃物无害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口(31)为斜向延伸的喇叭口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危险废弃物无害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送料单元(40)包括数个托辊(41)以及绕覆在数个所述托辊(41)外周的网带(42);数个所述托辊(41)沿所述烧结炉本体(10)长度方向间隔排布。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危险废弃物无害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熔融炉本体(20)的两侧分别设有安装所述等离子体发生器的接口(21)。
9.根据权利要求3-8任一项所述的危险废弃物无害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熔融炉本体(20)为阶梯式熔融炉;
所述熔融炉本体(20)内的阶梯处设有推杆单元(50);所述推杆单元(50)的推料方向朝向所述出料口(32)。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危险废弃物无害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杆单元(50)包括推杆(51)以及设置在推杆(51)一端端部上的推头(52);所述推头(52)位于所述熔融炉本体(20)内,所述推杆(51)另一端伸出所述熔融炉本体(20);
所述熔融炉本体(20)内对应所述推杆(51)设有可拆卸的异形耐火砖(53),所述推杆(51)可移动穿设其中,并且所述推杆(51)和所述异形耐火砖(53)之间填充有陶瓷纤维(5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广核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广核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电力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15390.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