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红茶的加工工艺及采用该加工工艺的红茶在审
申请号: | 201711214881.7 | 申请日: | 2017-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7746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29 |
发明(设计)人: | 钟嘉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黔创惠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F3/06 | 分类号: | A23F3/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卓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41 | 代理人: | 唐海力;韩来兵 |
地址: | 558022 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红茶 萎凋 揉捻 骤冷 成品品质 气候条件 质量差 烘干 摇青 申请 发酵 地域 制作 加工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红茶的加工工艺。该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次萎凋、摇青去蜡、第二次萎凋、第一次揉捻、第三次萎凋、第二次揉捻、发酵、第一次骤冷、热炒、第二次骤冷和烘干。本申请解决了由于现有制作红茶的加工工艺设计不合理以及在气候条件不佳的地域进行加工造成的红茶成品品质低、质量差的技术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茶叶加工领域,更具体涉及一种红茶的加工工艺及采用该加工工艺的红茶。
背景技术
红茶的鼻祖在中国,世界上最早的红茶由中国明朝时期福建武夷山茶区的茶农发明,名为“正山小种”。我国红茶品种以祁门红茶最为著名,为我国第二大茶类。红茶属全发酵茶,是以适宜的茶树新牙叶为原料,经一系列工艺过程精制而成的茶。萎凋是红茶初制的重要工艺,红茶在初制时称为“乌茶”。红茶因其干茶冲泡后的茶汤和叶底色呈红色而得名。中国红茶品种主要有:日照红茶、祁红、昭平红、霍红、滇红、越红、泉城红、泉城绿、苏红、川红、英红、东江楚云仙红茶等,尤以祁门红茶最为著名。工夫红茶是我国特有的红茶品种,也是我国传统出口商品。当前我国十九个省产茶,其中有十二个省先后生产工夫红茶。工夫红茶原料细嫩,制工精细,外形条索紧直,匀齐,色泽乌润,香气浓郁,滋味醇和而甘浓,汤色红艳明亮,具有形质兼优的品质特征。
现有的制作红茶的加工工艺主要包括萎凋、揉捻、发酵、干燥四道工序。发明人发现,茶树生长和茶叶生产加工的地域的气候对红茶的品质有很大影响,在加工过程中需要对各个步骤的工艺参数进行合理的控制才能制作出品质优越、滋味更佳的红茶成品。当前的红茶加工工艺中存在工艺设计不合理的问题,从而导致萎凋不恰当、揉捻不充分、过度发酵等,特别是在贵州山区多云雾、日照少、昼夜温差大的气候条件下,使得红茶成品质量达不到茶叶国家标准,废品率较高。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红茶的加工工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由于工艺设计不合理和加工地域气候不佳导致红茶成品品质低、质量差、达不到茶叶国家标准、废品率较高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红茶的加工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1)第一次萎凋:把采摘的茶叶均匀薄摊在晾青架上,翻动使茶叶均匀散失水分至茶叶含水率为55%-65%;
2)摇青去蜡:将晾青架上的茶叶收拢进行摇青去蜡;
3)第二次萎凋:将摇青去蜡后的茶叶放置在晾青架上摊平,送入萎凋大棚,大棚内温度保持在35℃-40℃,湿度保持在75%-80%,萎凋时间为2-3小时;
4)第一次揉捻:将第二次萎凋后的茶叶收拢,进行第一次揉捻;
5)第三次萎凋:将第一次揉捻后的茶叶放置在晾青架上摊平,送入萎凋大棚,大棚内温度保持在35℃-40℃,湿度保持在75%-80%,萎凋时间为2-3小时;
6)第二次揉捻:将第三次萎凋后的茶叶收拢,进行第二次揉捻;
7)发酵
8)第一次骤冷:将发酵好的茶叶的温度在15-20秒内降至1℃-5℃;
9)热炒:将茶叶进行热炒,温度控制在120℃-160℃;
10)第二次骤冷:将热炒后的茶叶的温度在15-20秒内降至1℃-5℃;
11)烘干。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2)使用的工具包括摇青筐和摇青机。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4)和步骤6)采用手工的方式或使用茶叶揉捻机进行揉捻,嫩叶重揉,老叶轻揉。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7)为将茶叶装入箩筐,放入发酵箱进行发酵。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7)的发酵重复操作,发酵温度为34℃-4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黔创惠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贵州黔创惠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1488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