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针对高功率泵浦源的冷却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711214582.3 | 申请日: | 2017-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0002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13 |
发明(设计)人: | 彭松林;李立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锐科光纤激光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S3/04 | 分类号: | H01S3/04;H01S5/024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泽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28 | 代理人: | 程殿军,张瑾 |
地址: | 430074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针对 功率 泵浦源 冷却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激光技术领域,涉及激光行业中的高功率泵浦源散热问题,具体涉及一种针对高功率泵浦源的冷却结构。
背景技术
泵浦源是为整个激光器提供能量的器件,其工作温度非常重要,为了使激光器能够正常工作,必须将激光器的泵浦源的温度严格控制在某个范围,否则,这些元件将不能正常工作,从而不能得到所需的激光。然而,激光器的泵浦源在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因此,随着激光器的运转,这些光学元件的温度将不断升高,如果不能有效地降低这些元件的温度,那么激光器将无法工作。
随着激光行业的飞速发展,单个泵浦源模块的功率越来越高,发热量也随之越来越大,内部器件因过热而失效的问题越来越突出。目前,激光行业主要采用风冷,深孔钻水冷板,高温钎焊水冷板等散热方式,这些散热方式效率低、体积大,无法满足高功率泵浦源的散热需求,散热问题制约着单个泵浦源向更高功率的方向发展。因此,为了解决高功率泵浦源散热这一难题,有必要设计一种散热效率更高冷却结构来满足高功率泵浦源的散热需求。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针对高功率泵浦源的冷却结构,将钎焊技术、热管技术和翅片散热方式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可有效的提高散热效率,满足高功率泵浦源高效的散热需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针对高功率泵浦源的冷却结构,包括基材、水道盖板、热管和翅片;所述基材上设有开口向下的水道腔体,所述水道盖板上焊接有翅片;所述基材设有水道腔体一侧的边缘与所述水道盖板焊有翅片一侧的边缘通过高温钎焊焊为一体,形成一个密封的腔体;所述基材的上表面设有多个凹槽,各所述凹槽内均镶嵌有热管。
进一步地,所述凹槽包括第一半圆柱体部分和第一长方体部分,所述第一长方体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半圆柱体部分之上,且所述第一半圆柱体部分的圆弧面为凹槽的底面。
进一步地,所述热管包括第二半圆柱体部分和第二长方体部分,所述第二长方体部分位于所述第二半圆柱体部分之上,且所述第二半圆柱体部分的外表面与第一半圆柱体部分的内表面相配合,所述第二长方体部分的外表面与所述第一长方体部分的内表面相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热管为常温热管。
进一步地,所述基材的侧壁上设有冷却液入口。
进一步地,所述热管的第二长方体部分的顶面与所述基材的上表面齐平。
进一步地,所述水道盖板的材质与基材的材质一致,所述基材、所述水道盖板和所述翅片均采用导热性好的金属材料制成。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高功率泵浦源,该泵浦源包括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冷却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针对高功率泵浦源的冷却结构将钎焊技术,热管技术和翅片散热方式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具有模块化、导热快、冷却效率高等优点,可有效的提高散热效率,满足高功率泵浦源的高效的散热需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针对高功率泵浦源的冷却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针对高功率泵浦源的冷却结构的爆炸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针对高功率泵浦源的冷却结构的框图;
图中:1、热管,2、基材,3、翅片,4、水道盖板,5、冷却水入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锐科光纤激光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武汉锐科光纤激光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1458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车用LNG气瓶的支撑框架
- 下一篇:电动汽车及其显示屏驱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