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载药载氧杂交蛋白纳米粒的制备方法、载药载氧杂交蛋白纳米粒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711213893.8 | 申请日: | 2017-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5207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0 |
发明(设计)人: | 蔡林涛;罗震宇;郑明彬;陈志宽;田浩;陈泽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A61K41/00 | 分类号: | A61K41/00;A61K38/42;A61K47/64;A61K9/14;A61K47/42;A61P35/00;A61K31/704;A61K31/519;A61K31/12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科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16 | 代理人: | 曹卫良 |
地址: | 518055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载药载氧 杂交 蛋白 纳米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载药载氧杂交蛋白纳米粒的制备方法、载药载氧杂交蛋白纳米粒和应用,涉及生物制药技术领域,包括如下步骤:先将还原剂与血清白蛋白混合均质,进行还原反应,得到还原型血清白蛋白;再将还原型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和药物在有氧条件下混合均质,即制得载药载氧杂交蛋白纳米粒,缓解了现有吸入高压氧方式供氧,无法将氧输送到肿瘤内部,同时高浓度的氧还会使肺和中枢神经系统发生氧中毒的技术问题,达到了载药载氧杂交蛋白纳米粒靶向的将氧和药物输送到肿瘤内部,提高药物富集,并且能够根据所处的微环境下的氧浓度,进行氧分子的可逆释放,且无副作用,实现了肿瘤增氧与药物递送的一体化,提高了药物的生物利用率的技术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制药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载药载氧杂交蛋白纳米粒的制备方法、载药载氧杂交蛋白纳米粒和应用。
背景技术
实体肿瘤由于混乱和复杂的血管结构以及旺盛的细胞代谢而表现出缺氧的微环境特点,研究证明,肿瘤缺氧造成了肿瘤特殊的微环境,影响了肿瘤组织的血管生成、细胞分裂等过程,导致对化疗药物和放射治疗不敏感,甚至还会导致肿瘤基因突变和肿瘤转移。光动力疗法中,氧气作为反应物对于肿瘤光动力治疗效果具有一定影响,肿瘤缺氧限制了光动力治疗活性氧的产生,影响了治疗效果。
目前临床治疗采用吸入高压氧的方式以增加肿瘤区域的氧含量,并获得肿瘤对放射治疗、化疗和光学治疗的增敏效果。高压氧疗法通过血液中的红细胞供氧,但是红细胞无法穿透血管将氧输送到肿瘤内部,并且肿瘤血管的不规则生长限制了氧和药物到达肿瘤。同时,高浓度的氧还会使肺和中枢神经系统发生氧中毒。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研制一种具有肿瘤靶向和载氧功能,能够将氧气和药物高效递送到缺氧的肿瘤内部,且无副作用的治疗方案,以满足肿瘤治疗的需要。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载药载氧杂交蛋白纳米粒的制备方法,以缓解目前临床治疗采用吸入高压氧的方式通过血液中的红细胞供氧,但是红细胞无法穿透血管将氧输送到肿瘤内部,且肿瘤血管的不规则生产限制了氧和药物到达肿瘤,同时高浓度的氧还会使肺和中枢神经系统发生氧中毒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载药载氧杂交蛋白纳米粒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将还原剂与血清白蛋白混合均质,进行还原反应,得到还原型血清白蛋白;
(b)将还原型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和药物在有氧条件下混合均质,即制得载药载氧杂交蛋白纳米粒。
进一步的,所述血红蛋白来源于动物,优选地,所述血红蛋白来源于人、牛或猪;
优选地,所述血清白蛋白来源于动物或采用生物发酵方式获得,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血清白蛋白来源于人或牛,更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血清白蛋白为生物发酵方式获得的重组人血清白蛋白。
进一步的,所述还原剂选自谷胱甘肽、二硫苏糖醇、半胱氨酸或同型半胱氨酸中的至少一种。
进一步的,所述药物为化疗药物和/或光敏剂;
优选地,所述化疗药物选自盐酸阿霉素、甲氨蝶呤或金丝桃素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地,所述光敏剂选自吲哚菁绿、血卟啉、原卟啉或二氢卟吩 -e6中的至少一种。
进一步的,血红蛋白与血清白蛋白的质量比为1:(2-50),优选为1:(3-15),更优选为1:(5-10);
优选地,所述血清白蛋白与还原剂的质量比为1:(0.1-1),优选为1:(0.15-0.5),更优选为1:(0.15-0.3)。
进一步的,在步骤(b)中,还原型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和药物的混合溶液的pH值为7-9;
优选地,混合均质时间为10-180分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未经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1389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