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汽车门槛总成有效
申请号: | 201711210569.0 | 申请日: | 2017-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8542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9 |
发明(设计)人: | 王方玉;苏一畅;熊建民;朱小镇;王纳新;李光玉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众泰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5/20 | 分类号: | B62D25/20;B62D25/00 |
代理公司: | 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7 | 代理人: | 朱顺利 |
地址: | 321301 浙江省金***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门槛 总成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门槛总成,包括门槛外板、与门槛外板为相对设置的门槛内板以及设置于门槛外板和门槛内板之间的门槛加强板,门槛外板和门槛加强板均采用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制成,门槛内板采用钢板制成。本发明的汽车门槛总成,采用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作为门槛外板和门槛加强板,采用钢板冷冲压制作门槛内板,加强了门槛总成的整体强度,门槛总成减重20%‑35%,这样既满足车辆轻量化的要求,又加强了门槛总成在车辆发生侧碰时对驾驶室乘员的保护作用,提高了整车安全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门槛总成。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实力及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主机厂也越来越重视车身整体强度,人们对汽车的碰撞安全性能要求越来越高,对碰撞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碰撞方案中在乘员保护方面特别是侧面碰撞测试中增加了侧面碰撞壁障的重量及尺寸,碰撞方案也开始对行人保护的评分和试验细则有了详细说明,这也推动了整个中国汽车产业安全技术的不断提升。
在传统的汽车车身上,门槛总成部分均设有门槛加强板,门槛加强板主要为分段连接的钣金冲压件且数量较多,由于冲压成型模具数量增多、生产工序增加等因素导致成本高且重量高。
目前,能源和环境问题日趋严峻,节能减排已成为当今世界面临的重要问题。在能源问题没有很好的解决等情况下,汽车轻量化是应对此问题快速而有效的有力措施,也是各大主机厂争相开发新材料、新工艺、新结构来给车身减重。然而,现有技术中的汽车门槛总成,主要以高强钢和热成型钢板为主要减重方法,因此,在保障侧碰安全性能时,无法满足轻量化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汽车门槛总成,目的是降低车身重量。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汽车门槛总成,包括门槛外板、与门槛外板为相对设置的门槛内板以及设置于门槛外板和门槛内板之间的门槛加强板,门槛外板和门槛加强板均采用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制成,门槛内板采用钢板制成。
所述门槛外板和所述门槛内板相连接且门槛外板和门槛内板之间形成容纳所述门槛加强板的空腔结构,门槛加强板与门槛外板和门槛内板为胶接连接。
所述门槛外板包括第一外板侧壁、与第一外板侧壁连接且为相对设置的第二外板侧壁和第三外板侧壁、与第二外板侧壁连接的第一外板翻边以及与第三外板侧壁连接的第二外板翻边,第一外板翻边和第二外板翻边与所述门槛内板连接,第一外板侧壁与所述门槛加强板连接,门槛加强板位于第二外板侧壁和第三外板侧壁之间。
所述第一外板翻边和所述第一外板侧壁分别与所述第二外板侧壁的一端边缘连接且第一外板翻边和第一外板侧壁分别朝向第二外板侧壁的一侧延伸,所述第二外板翻边和所述第一外板侧壁分别与所述第三外板侧壁的一端边缘连接且第二外板翻边和第一外板侧壁分别朝向第三外板侧壁的一侧延伸。
所述门槛外板与B柱加强板连接,B柱加强板包括顶部横梁、中部纵梁和底部横梁,底部横梁的横截面为开口朝向所述门槛外板的C形,门槛外板嵌入底部横梁的内部。
所述底部横梁包括第一底梁侧壁、与第一底梁侧壁连接且为相对设置的第二底梁侧壁和第三底梁侧壁、与第二底梁侧壁连接的第一底梁翻边以及与第三底梁侧壁连接的第二底梁翻边,所述第一外板翻边与第一底梁翻边连接,所述第二外板翻边与第二底梁翻边连接,所述第一外板侧壁与第一底梁侧壁连接,所述第二外板侧壁与第二底梁侧壁连接,所述第三外板侧壁与第三底梁侧壁连接。
所述B柱加强板与侧围外板连接,侧围外板具有与所述第一底梁侧壁和所述第一底梁翻边为胶接连接的胶接面,胶接面位于B柱加强板的外侧,所述门槛外板位于B柱加强板的内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众泰汽车制造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众泰汽车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1056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气泡水系统
- 下一篇:一种曝气盘的改良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