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连续桥梁顶推施工纠偏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205224.6 | 申请日: | 2017-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37836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04 |
发明(设计)人: | 梁春;罗大庆;刘承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南宁胜祺安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D21/00 | 分类号: | E01D21/00;E01D21/06 |
代理公司: | 南宁深之意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5123 | 代理人: | 徐国华 |
地址: | 530022 广西壮***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顶推 连续桥梁 梁体 施工 纠偏 桥墩 红外线感应接收器 顶推施工过程 红外线发射器 滑动千斤顶 导向机构 道路桥梁 横向位移 快速精准 偏差监测 桥梁结构 施工领域 台架结构 校对技术 整体施工 调整梁 节段梁 桥墩顶 滑动 红外线 多跨 预设 纠正 损伤 拆除 监测 检测 | ||
1.连续桥梁顶推施工纠偏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先根据桥梁建筑图纸建造好桥墩,在墩台后桥头搭建制梁台,制梁台后方50m处安全地带设置控制台;
b.依照桥梁建筑图纸在计算机上建立预制箱梁梁体和桥墩模型,进行第一次顶推施工模拟对接,计算出各个桥墩顶与箱梁梁体对应支撑的理想位置,在桥墩顶边角处和梁体底部边角处分别选择出两个能同时垂直对应、又不会影响到其他结构施工的有效定点;
c. 每个桥墩顶部上安装临时支座、滑道滑板,滑道滑板设置在临时支座上;临时支座侧边设置滑动千斤顶并固定好,并在上述桥墩顶部有效定点设置红外线感应接收器;
d.制梁台前端安装导梁,浇筑1号节段梁体与之固定,顶推1号节段梁体上前,继续浇筑下一个节段梁体,待1号节段梁体强度达到要求后,拆模,养护,原地进行预应力张拉及首次压浆工序;所有工序完成后,在有效定点处黏合固定红外线发射器;
e.完成1、2号节段梁体的施工后,进行第二次实体模拟顶推施工对接;通过顶推千斤顶顶推节段1、2和导梁前进一个节段的距离,观察梁体前进轨迹;此时导梁处于悬空状态,暂停顶推使其停留1min,计算导梁挠度和弯矩值,初步观察梁体是否发生较大的横向位移;然后用顶推千斤顶反向顶推把梁体推回原处,如此反复3次,通过初步观察和计算得出数据,以推断导梁与1号节段梁体是否整体连接稳定,与其钢筋锚固性是否可靠,滑道是否平稳对齐;经测验后若有问题,则需重新安装固定导梁和滑道,若无问题则可以进行正式顶推施工;
f.相关准备工作完成后,开始对梁体进行顶推施工,使用顶推千斤顶对梁体进行顶推,边顶推边进行后续梁体预制;若红外线感应接收器监测出梁体发生偏移,则停止顶推施工,相关人员到指定位置测量出梁体偏移的横向位移,再可根据导梁挠度相关理论数据计算得出纠偏理论轨迹,便可启动桥墩上滑动千斤顶进行横向位移调整;
g.顶推施工结束,拆除所有红外线设备;1号节段梁底面的两个小开孔需喷水清洗,之后填充水泥砂浆封实;最后再进行桥梁整体压浆、落梁、设备撤出后续工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桥梁顶推施工纠偏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c中,所需的滑动千斤顶每个桥墩配置4台,横向安装在桥墩顶部临时支座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桥梁顶推施工纠偏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c和d中,红外线感应接收器和红外线发射器用环氧树脂黏合剂分别黏合固定在对应有效定点上,红外线发射器要粘结平稳,红外线发射器的安装不能凸出梁体底部水平面;红外线感应接收器通过通讯电线连接导向控制台;通讯电线绕在桥墩外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桥梁顶推施工纠偏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d中,各节段梁体之间采用胶拼方式形成整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桥梁顶推施工纠偏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f中,在使用滑动千斤顶调整时,如若梁体顶推前进少于30m,只需要启动与第一节梁体接触的桥墩上的四个滑动千斤顶即可;如若梁体顶推前进已经超过30m,则需再启动已前进位移中点桥墩的四个滑动千斤顶,共八个滑动千斤顶同时调整,以防止桥梁梁体中间弯矩过大产生破坏;此后每前进30m就增加一组(四个)滑动千斤顶同时工作。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桥梁顶推施工纠偏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f中,红外线监测梁体偏移的方法为:当1号节段梁体顶推至桥墩正上方,若梁体与桥墩连接产生偏差,则梁体底部红外线发射器发射的红外线不会与桥墩顶上的红外线感应接收器重合进行感应,红外线感应接收器接收不到红外线射入的信号,控制台上的施工人员通过通讯电线收到红外线校对失败的信号。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桥梁顶推施工纠偏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f中,使用滑动千斤顶进行调整的方法为:若是控制台收到红外线校对成功的信号后,继续顶推施工;若没有,则直接依照计算数据启动滑动千斤顶横向调整,调整完毕后不必再进行红外线校对,继续顶推梁体至下一个桥墩进行下一次校对,每个桥墩校对一次,如此重复直到顶推施工完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南宁胜祺安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未经广西南宁胜祺安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05224.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