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纳豆软胶囊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203775.9 | 申请日: | 2017-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127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17 |
发明(设计)人: | 张晓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荣成市飞创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L11/00 | 分类号: | A23L11/00;A23L33/00;A23L5/20;A23L5/3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4309 山东省威海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软胶囊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含有来自植物的医用配制品,尤其是一种纳豆软胶囊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纳豆起源于中国,自中国秦汉(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以来开始制作,由黄豆通过纳豆菌(枯草杆菌)发酵制成豆制品,具有黏性,气味较臭,味道微甜,不仅保有黄豆的营养价值、富含维生素K2、提高蛋白质的消化吸收率,更重要的是发酵过程产生了多种生理活性物质,具有溶解体内纤维蛋白及其他调节生理机能的保健作用。纳豆富含多种营养素,常吃可以预防便秘、腹泻等肠道疾病,提高骨密度,预防骨质疏松,还可以双向调节血压,溶解陈旧血栓斑块,调节血脂,能消除疲劳,综合提高人体免疫力。纳豆尽管具有较好的保健功效,但是由于其可能存在过度发酵产生氨味,使得其难以得到推广。
本领域技术人员希望开发一种制备纳豆软胶囊保健食品的方法来克服以上的缺陷。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纳豆过度发酵存在氨味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工艺合理、技术可靠的纳豆软胶囊的制备方法。
在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纳豆胶囊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以下步骤:
(1)将大豆浸泡15-20小时,并且在0.10-0.15MPa的压力下蒸煮30-40分钟,蒸煮完毕后除去部分液体,使得大豆和液体的重量比为1:1.0-1.5;
(2)在80-90摄氏度的无菌条件下接种枯草芽孢杆菌并且在37-40摄氏度下发酵20-24小时;
(3)将步骤2的发酵混合物粉碎成浆状,并且加入氢氧化钠直到其pH达到9.5-10.5;
(4)将步骤3的浆液在超高压反应器中通入二氧化碳,并且在25-30 MPa下搅拌并且保持20-40分钟,随后撤去压力;
(5)将步骤4的浆液灌装到软胶囊壳中得到软胶囊。
在本发明优选的方面,在步骤1中,将大豆浸泡18小时,并且在0.13MPa的压力下蒸煮35分钟,蒸煮完毕后除去部分液体,使得大豆和液体的重量比为1:1.25。
在本发明优选的方面,在步骤1和2之间,还包括步骤:加入酪氨酸达到20-50g/L、加入木质素磺酸盐达到5-10g/L以及加入氯化钠达到5-10g/L。
在本发明优选的方面,在步骤2中,在85摄氏度的无菌条件下接种枯草芽孢杆菌并且在38摄氏度下发酵22小时。
在本发明优选的方面,在步骤2中,接种枯草芽孢杆菌的量为1.0-10×108CFU/g。
在本发明优选的方面,在步骤3中,将步骤2的发酵混合物粉碎成浆状,并且加入氢氧化钠直到其pH达到10.0。
在本发明优选的方面,在步骤3和4之间,还包括步骤:将浆液中通入氮气,并且在超声处理的同时抽真空10-30分钟。
在本发明优选的方面,在步骤4中,将步骤3的浆液在超高压反应器中通入二氧化碳,并且在27 MPa下搅拌并且保持30分钟,随后撤去压力。
本发明的方法能够实现高质量的纳豆软胶囊的制备,得到的纳豆软胶囊具有较好的气味,并且具有较好的纳豆激酶活性。本方法工艺合理、技术可靠,可以广泛用于纳豆保健食品的制备。
具体实施方式
除非另外地说明,在步骤2中,接种枯草芽孢杆菌的量为4.0×108CFU/g。该枯草芽孢杆菌的菌种购自沧州华雨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实施例1
在本实施例中,使用10千克大豆开始进行实施,具体地,一种纳豆胶囊的制备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1)将大豆浸泡18小时,并且在0.13MPa的压力下蒸煮35分钟,蒸煮完毕后除去部分液体,使得大豆和液体的重量比为1:1.25;
(2)在85摄氏度的无菌条件下接种枯草芽孢杆菌并且在38摄氏度下发酵22小时;
(3)将步骤2的发酵混合物粉碎成浆状,并且加入氢氧化钠直到其pH达到10.0;
(4)将步骤3的浆液在超高压反应器中通入二氧化碳,并且在27 MPa下搅拌并且保持30分钟,随后撤去压力;
(5)将步骤4的浆液灌装到软胶囊壳中得到软胶囊。
实施例2
在本实施例中,使用10千克大豆开始进行实施,具体地,一种纳豆胶囊的制备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1)将大豆浸泡20小时,并且在0.10MPa的压力下蒸煮40分钟,蒸煮完毕后除去部分液体,使得大豆和液体的重量比为1:1.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荣成市飞创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荣成市飞创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0377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