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陈皮普洱茶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711198744.9 申请日: 2017-11-26
公开(公告)号: CN107897415A 公开(公告)日: 2018-04-13
发明(设计)人: 欧阳小兵;刘毅 申请(专利权)人: 深圳京都泰和堂科技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A23F3/14 分类号: A23F3/14;A23P30/10
代理公司: 广东国欣律师事务所44221 代理人: 李瑛
地址: 519016 广东省深*** 国省代码: 广东;44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陈皮 普洱茶 及其 制备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茶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陈皮普洱茶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茶,作为人们喜爱的饮料,追其历史已有两千多年之久。其中的普洱茶是云南特有的地方名茶,以云南原产地的大叶种晒青茶为原料,直接加工为生普或经过发酵后加工而成的熟普;普洱茶历来被认为是一种具有保健功效的饮料,经国内外有关专家的临床试验证明,普洱茶具有降低血脂、减肥、抑菌、助消化、暖胃、生津、止渴、醒酒、解毒等多种功效。此外,还具备了独特的个性,特别是可以长期保存,越陈越香,茶味醇厚。

陈皮,为芸香科植物橘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成熟果皮。采摘成熟果实,剥取果皮,晒干或低温干燥。其中以新会陈皮价值最高,同样具有越陈越香的独特品质。陈皮最显著的药效是化痰止咳,疏通心脑血管,降血压等,是药食同源的宝贵原料之一。

由于普洱茶和陈皮的特殊功效,人们常把普洱茶与陈皮一起加工成各种陈皮普洱茶。市面上,一般是采用陈皮包裹普洱,包装成完整的柑橘形状,得到的陈皮普洱茶,造型美观风雅,但陈皮容易受潮霉变,不易长期保存;还有一种加工陈皮普洱茶的工艺,通过将陈皮破碎成细小颗粒,再与预蒸后的普洱茶混合压制成茶饼,但表面的陈皮还是容易受潮霉变,也不易长期保存。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陈皮普洱茶的独特配方及夹心包囊式结构,得到的陈皮普洱茶具有形状独特,香味浓郁,不易霉变,便于长期保存等优点。

本发明的一种陈皮普洱茶,按重量1000份计算,陈皮占100-300份,普洱茶占700-900份;压制为一个内置陈皮、外包普洱茶的包囊状的实心体。由于陈皮内置在普洱茶中间,陈皮散发的味道能长期保留在普洱茶中,陈皮普洱茶就能长期保持浓郁香味,而且由于陈皮被普洱茶完全密实地包裹,也不容易霉变,便于陈皮普洱茶长期保存。

制备上述陈皮普洱茶的步骤如下:

(a)用干净水洗净陈皮;

(b)用干净水润透陈皮;

(c)把陈皮切丝;

(d)用水蒸汽蒸软陈皮;

(e)陈皮被压制成型;

(f)用水蒸汽蒸软普洱茶;

(g)在成型模具底部放入一层普洱茶,接着放入上述陈皮,再在陈皮四周放入普洱茶,最后在陈皮上面放入一层普洱茶,然后压制成型;

(h)对成型后的陈皮普洱茶作低温干燥处理。

所述步骤(c)与(d)之间还可以加入对陈皮作低温干燥处理的步骤,该低温最好选用55℃以下温度。

上述步骤(h)中所述低温最好也选用为55℃以下温度。

上述步骤(e)中陈皮可以被压制成一个块状、沱状、球状或饼状等形状的实心体。

上述步骤(g)中陈皮普洱茶也可以压制成一个块状、沱状、球状或饼状等形状实心体,便于携带及保存。

上述步骤(g)中,普洱茶优先按以下比例放入模具中:模具底部3/8,陈皮四周1/4,陈皮上面3/8,使得陈皮被普洱茶完全包裹并处在陈皮普洱茶的中心。

本发明的陈皮普洱茶制作简单,香味持久浓郁,不易霉变,便于长期保存,同时兼具普洱茶及陈皮的功效,具有清凉解渴、理气和胃、止咳消食、降血脂、抗疲劳、提神醒酒、防止脂肪硬化等功能。

附图说明

图1为块状陈皮普洱茶的剖切图;

图2为饼状陈皮普洱茶的剖切图;

图3为沱状陈皮普洱茶的剖切图;

图4为球状陈皮普洱茶的剖切图。

上述剖切图中,1代表陈皮,2代表普洱茶。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a)取200克陈皮,用干净水洗净;

(b)用适量干净水润透陈皮;

(c)把陈皮切丝;

(d)用水蒸汽蒸软陈皮;

(e)把陈皮入模压制成一个实心的陈皮块;

(f)取800g普洱茶,用水蒸汽蒸软;

(g)在成型模具里按以下顺序放入上述普洱茶及陈皮块:模具底部放入300 g普洱茶,均匀铺成一层,接着在普洱茶层的中间位置上放入陈皮块,再在陈皮块四周均匀放入200 g普洱茶,最后在陈皮块上面放入300 g普洱茶 并均匀铺成一层,然后压制成一个块状的陈皮普洱茶的实心体,如附图1所示的内置陈皮核、外周普洱茶的夹心包囊式的块状的陈皮普洱茶;

(h)对成型后的块状陈皮普洱茶在55℃以下温度下干燥,至水分达到产品质量标准(水分≤12.5g/100g)。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京都泰和堂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京都泰和堂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9874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