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氨氮废水脱氮处理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188024.4 | 申请日: | 2017-1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7348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8 |
发明(设计)人: | 陈元彩;娄宏伟;雷鑫;唐军武;陈芷萍;戴大峰;熊峰;凌敏婵;陈文中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湛江中粤能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向玉芳 |
地址: | 511458 广东省广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废水 处理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氨氮废水脱氮处理的方法。本发明针对城市尾水的特点,解决城市尾水N、P等营养元素深度去除不完全的困扰,先进行缺氧反硝化生物滤池和好氧硝化生物滤池的串联工艺,然后进行机械搅拌澄清池沉淀处理,砂滤池过滤,去除水中悬浮固体和部分细菌、微生物以及超滤反渗透系统处理;通过反硝化‑硝化生物滤池的脱氮除磷和混凝,消毒,过滤,超滤和反渗透组合工艺,并在硝化滤池中投加硝化菌的抑制剂,将硝化过程控制在短程阶段,由此解决电厂曝气能耗大,碳源不足,超滤膜以及反渗透膜使用寿命短等问题,为电厂使用城市尾水的经济性提供了技术支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废水处理,特别是涉及一种氨氮废水脱氮处理的方法,处理后的废水可用作电厂锅炉用水,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我国一直是水资源紧缺的大国,火力发电作为我国发电的主要来源,使得电厂成为我国的用水大户。为了缓解我国水资源短缺的现状,城镇污水回用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途径。这一举措不仅可以扩大城镇污水回用规模,还可以为电厂提供水量充足、水质稳定的水源。
电力生产中,水中杂质对水处理设备和热力设备具有很大的影响。市政二级城市出水依然含有一些难分解的有机污染物、悬浮颗粒物,并且含有比较多的富营养化物质,比如磷与氮,导致藻类物质滋生。超滤出水系统中指标某一项或几项不达标时,会给反渗透系统带来结垢、金属氧化物污染、悬浮物污堵、胶体污染、有机物及微生物等污染,降低反渗透系统的产水量和产水品质,增加系统运行的能耗,增加水处理的运行成本,严重情况下会导致膜元件不可逆的物理、化学损伤,缩短膜元件的使用寿命。因此该水质达到回用主要需要进一步去除氮磷和尾水中残余难降解有机物。
传统生物脱氮包括硝化和反硝化两个阶段,其中硝化阶段分为氨氧化和亚硝态氮氧化两步。首先在有氧条件下,亚硝酸细菌能将氨氮氧化成亚硝酸盐,接着硝化细菌又继续将其氧化成硝酸盐。反硝化过程是在低氧条件下硝态氮以有机物作为电子供体,将硝态氮转化为氮气或者经过同化作用被微生物合成有机氮,以供微生物生长繁殖;城镇污水厂二级出水的C/N比普遍低于生物反硝化所需的理论值2.86,存在碳源不足的问题,导致反硝化作用不完全,直接利用单级曝气生物滤池有发生氮的深度去除不完全。
中国发明专利申请CN201610265002.2公开了一种固定化厌氧氨氧化耦合短程反硝化处理城市污水和硝酸盐废水的方法,选取聚乙烯醇和海藻酸钠作为包埋剂进行厌氧氨氧化细胞固定化,将制备得到的厌氧氨氧化凝胶小球应用于厌氧氨氧化#短程反硝化处理城市污水和硝酸盐废水的SBR系统中;该方法利用了短程脱氮工艺,降低了运行能耗和碳源投加量。但是该方法对短程脱氮工艺的调控是利用氨氮氧化为氮的氧化物的化能自养菌氨氧化菌AOB与亚硝态氮氧化菌NOB在生理生化条件上的差异,通过对底物浓度、pH、温度、氧气浓度以及其他有机物的环境因素的调控,使NOB的生长速率明显低于AOB的生长速率,逐步使NOB随水冲出,实现稳定的亚硝态氮积累;在实际运行中底物浓度、pH、温度工艺调控较复杂,难以准确控制,并难以解决碳源不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提供一种氨氮废水脱氮处理的方法,实现高效、节能、低成本的低碳氮比城市污水同步脱氮除磷除碳,使得氮磷可以在低碳氮比生活污水碳源不足的条件下可有效去除,从根本上解决低碳比城市中水回用于电厂锅炉用水的难题。
来自污水处理厂的中水碳氮比较低,进入反硝化-硝化生物滤池后,在进入机械加速澄清池之前加入次氯酸钠,混凝剂以及助凝剂,而后机械加速澄清池出水进入砂滤池过滤,砂滤池出水再经超滤反渗透系统处理;本发明通过在硝化池中投加过硫酸盐抑制亚硝化反应,同时通过厌氧缺氧交替条件下不断富集DPAOs,在厌氧条件下利用原水中碳合成内碳源,而在缺氧条件下,分解PHA并以亚硝酸盐为电子受体过量吸磷。
本发明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氨氮废水脱氮处理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缺氧反硝化生物滤池和好氧硝化生物滤池的串联工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湛江中粤能源有限公司,未经华南理工大学;湛江中粤能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8802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