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连通井从腔底排卤提高盐穴储库利用率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186838.4 | 申请日: | 2017-1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3827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13 |
发明(设计)人: | 刘凯;刘正友;张文广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苏盐井神股份有限公司;江苏省制盐工业研究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F17/16 | 分类号: | E21F17/16;E21B4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卓恒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394 | 代理人: | 唐曙晖 |
地址: | 2232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连通 腔底排卤 提高 盐穴储库 利用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连通井从腔底排卤提高盐穴储库利用率的方法,具体是在盐穴储库注气或注油排卤过程中,通过已有盐井或新盐井,下入电潜泵等井下设备,将溶腔底部的卤水排出。本发明可应用于各种类型的盐穴储库注气或注油排卤,尤其适用于井矿盐连通井组注气或注油排卤。本发明可以增加盐穴储气或储油的有效体积,从而提高盐穴储库的溶腔利用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连通井从腔底排卤提高盐穴储库利用率的方法,属于盐穴储库(储气库或储油库)建设领域。具体是在盐穴储库注气(或注油)排卤过程中,通过已有盐井或新盐井,下入电潜泵等井下设备,将溶腔内的卤水充分排出,增加盐穴储库的有效体积,从而提高盐穴储库的溶腔利用率。本发明可应用于各种类型的盐穴储库注气(或注油)排卤,尤其适用于井矿盐连通井组。
背景技术
目前,盐穴储库的常规造腔工艺为单井油垫法造腔,当溶腔体积和形状达到储库设计要求后,即可转入注气(或注油)排卤阶段,其注气(或注油)排卤方案是:在盐井的注采管柱内下入排卤管柱,加压后的高压天然气(或石油)通过注采管与排卤管的环形空间进入溶腔。由于受压力的作用,卤水通过排卤管排出至地面。为了保证排卤管排卤畅通,排卤管下部管口与腔底不溶物之间需要保持一定的距离,排卤管下部管口距离腔底1-2m,这样在利用排卤管排卤过程中,会在溶腔底部会留有一定体积的卤水,降低了腔体储气(或储油)的有效体积。
盐穴储油储气库的造腔工艺是根据水溶采矿的原理,即向地下岩盐矿床注入淡水或淡盐水而采出卤水,从而在地下建成一定体积的溶腔。由于岩盐矿床含有一定量的不溶物或难溶物,随着水溶采矿的不断进行,不溶物或难溶物以固体颗粒形式堆积在溶腔底部,固体颗粒需要占用60%以上的溶腔总体积。固体颗粒之间存在大量孔隙,其孔隙率一般在50%以上,孔隙内充满了卤水。传统的单井注气(或注油)排卤方案,无法利用固体颗粒之间的孔隙来储存天然气或石油。
综上所述,传统的单井注气(或注油)排卤方案不仅会在溶腔底部留有一定体积的卤水,而且也无法利用腔底固体颗粒之间的孔隙储存天然气或石油,使得盐穴储库的溶腔利用率较低。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的发明人将在盐穴储库注气或注油排卤过程中,通过已有盐井或新盐井,下入电潜泵等井下设备,不仅将溶腔内的自由卤水排出,而且可以将腔底固体颗粒间的孔隙卤水排出,以增加盐穴储库的有效体积,从而提高盐穴储库的溶腔利用率。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方案,提供一种利用连通井从腔底排卤提高盐穴储库利用率的方法,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确定已有盐井溶腔的腔顶、腔底深度,确定腔体的空间分布形态;
(2)在已有盐井溶腔的上部钻新连通井,在新连通井内下套管并固井,新连通井与已有盐井溶腔的底部连通,在新连通井内下入井下排卤装置;
(3)通过井下排卤装置,将溶腔内的卤水排出至地面;与此同时,利用已有盐井的注采管柱,向腔体中注入天然气或石油。
(4)待溶腔内的卤水被排出后,将井下排卤装置取出,优选以不压井作业方式,并安装井口采气树或采油树;
(5)通过注采管柱,继续向溶腔内注天然气或石油,直到盐穴储库达到运行压力。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个实施方案,提供一种利用连通井从腔底排卤提高盐穴储库利用率的方法,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确定已有盐井溶腔的腔顶、腔底深度,确定腔体的空间分布形态;
(2′)选择腔底最深的已有盐井作为排卤井,通过排卤井的注采管柱,将井下排卤装置下入溶腔中;
(3)通过井下排卤装置,将溶腔内的卤水排出至地面;与此同时,利用已有盐井的注采管柱,和/或者利用注采管柱与排卤管的环形空间,向腔体中注入天然气或石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苏盐井神股份有限公司;江苏省制盐工业研究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苏盐井神股份有限公司;江苏省制盐工业研究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8683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支撑推送装置
- 下一篇:一种煤矿瓦斯预警处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