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连接器结构体和电动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1711182944.5 | 申请日: | 2017-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1045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17 |
发明(设计)人: | 喜友名美晴;尾崎雄亮;铃木智幸;鹈野步;久米泰尚;川原诚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R13/02 | 分类号: | H01R13/02;H01R13/502;H01R13/52;H01R13/688;H01R24/00;H01R27/00 |
代理公司: | 11017 北京华夏正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韩登营;孙桂江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器 连接器结构 电动车辆 导电部件 连接器壳体 电气连接 未使用 罩体 收容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接器结构体和电动车辆。设置于电动车辆(100)的连接器结构体(10A)具有:多个连接器(14A,14B);连接器间导电部件,其电气连接多个连接器(14A~14C)之间;连接器壳体(12),其收容连接器间导电部件,多个连接器(14A,14B)中未使用的连接器(14B)上安装有罩体(72)。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例如被设置于车辆且用于向辅助设备供给电力的连接器结构体和设置有该连接器结构体的电动车辆。
背景技术
日本发明专利授权公报特许第3843074号中记载的连接器嵌合结构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使多个连接器易于嵌合、脱离,而且使连接器内的保险丝的更换易于进行。
为了解决该技术问题,上述连接器嵌合结构采用具有滑动结构体和螺栓的结构,其中,上述滑动结构体以沿连接器嵌合方向自如移动的方式设置于一方的连接器组,具有相对于另一方的连接器组的临时卡止机构,上述螺栓螺纹插入于滑动结构体,能够使滑动结构体相对于一方的连接器组而向连接器嵌合方向移动。
而且,使螺栓顶端侧的驱动板位于一方的连接器组侧的钩部的内侧。将具有钩部的内侧罩部件以可拆装的方式固定于一方的连接器组侧,在内侧罩部件的内侧将保险丝安装于连接器组。滑动结构体由具有临时卡止机构的临时卡止用框和外侧罩部件构成,其中,外侧罩部件具有螺栓,且以自如转动的方式连结于临时卡止用框。
另外,日本发明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12-155943号中记载的保险丝内置型连接器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如下这样的保险丝内置型连接器,即,仅需拆下连接器而无需花费拆下辅助罩的劳力和时间,能够减少辅助罩(service cover)和辅助罩用的联锁电路(interlock circuit)等零部件。
为了解决该技术问题,上述保险丝内置型连接器的外壳(housing)在与阴连接器连接的阳极侧具有开口部。在开口部具有保险丝、变频器连接端子和联锁端子,其中联锁端子用于检测阳连接器的拆下而切断通电。
外壳具有与电池连接的正极电池电缆和负极电池电缆、从电池电缆分支出来且与电动空调连接的正极A/C电缆和负极A/C电缆。
发明内容
可是,根据HEV(Hybrid Electric Vehicle:混合动力汽车)、PHEV(Plug-inHybrid Electric Vehicle: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BEV(Battery Electric Vehicle:纯电动汽车)等车型的不同,在同一车型内根据两轮驱动、四轮驱动等规格的不同,电力供给对象的组件(辅助设备)的数量也不同。
在日本发明专利授权公报特许第3843074号和日本发明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12-155943号中,在车辆的组件的数量增加的情况下,需要重新设计连接器组(罩体、屏蔽壳、汇流条(bus bar)、安装点等),可能会导致设计工时的增加、库存管理工时的增加、制造工时的增大等。另外,还存在连接器嵌合结构整体的尺寸大的问题。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如下这样的连接器结构体和电动车辆,即,即使由于车型或规格的不同而使组件数量增加,也无需重新变更连接器形状(结构体整体、汇流条、保险丝等)、或者减少形状变更,能够实现设计工时的削减、制造成本的削减。
本发明具有以下特征。
[1]第1技术方案所涉及的连接器结构体是设置于电动车辆的连接器结构体,其特征在于,具有:多个连接器;连接器间导电部件,其电气连接所述多个连接器之间;和壳体(body case),其收容所述连接器间导电部件,所述多个连接器中未使用的连接器被安装有罩体。
通过预先设置较多的连接器,即使由于车型或规格的不同而组件数量增加,也无需重新变更连接器形状(结构体整体、汇流条、保险丝等)、或者稍微变更形状即可,能够实现设计工时的削减、制造成本的削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8294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连接器
- 下一篇:一种扫地机器人充电用高稳定高寿命的充电转接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