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车辆的车身底部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11181743.3 | 申请日: | 2017-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8229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4 |
发明(设计)人: | F.弗莱舍尔;S.扬岑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5/20 | 分类号: | B62D25/20;B62D21/15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郭帆扬;邓雪萌 |
地址: | 德国沃***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车辆 车身 底部 结构 | ||
1.一种用于带有限制车辆内部空间的底部构件的车辆的车身底部结构,其具有在侧向的车门门槛(3)之间延伸的底部板件(1)以及至少一个座椅横向支撑部(5),其在车辆横向(y)上在车辆外部的门槛侧的座椅容纳部板件(11)与车辆内部的座椅容纳部板件(6)之间延伸,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横向支撑部(5)具有车辆外部的联接轮廓(39),其在没有中间插入所述车辆外部的座椅容纳部板件(11)的情况下在接缝部位(F)处直接力传递地连结在支撑在所述车门门槛处的加强板件(8)处,其中在面向碰撞的车门门槛(3)的侧面碰撞情况中,所述支撑板件(8)和所述座椅横向支撑部(5)形成横向负载路径(L),其中所述支撑板件(8)具有相较于所述座椅横向支撑部(5)降低的横向刚性,以及所述支撑板件(8)在所述侧面碰撞情况中作为形变元件起作用,其在碰撞能量削减的情况下形变直到阻挡程度上,其中,余留的所述碰撞能量继续传导到所述座椅横向支撑部(5)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底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缝部位(F)定位在由所述车辆外部的座椅容纳部板件(11)限制的中空腔(25)的内部或外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身底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横向支撑部(5)或所述支撑板件(8)利用其车辆外部的端部通过所述车辆外部的座椅容纳部板件(11)的通孔(21)伸入到由此限制的中空腔(25)中,并且所述接缝部位(F)布置在所述中空腔(25)以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身底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负载路径(L)基本上在所述车辆外部的座椅容纳部板件(11)的力方面的脱开联接的情况下形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身底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横向支撑部(5)和所述支撑板件(8)相应地构造成U型材形的板成型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身底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材形的板成型件构造成带有上部的型材底部(27,33),其过渡到由此拉高的侧面(29,35)中,其具有侧向向外弯折的边缘法兰(31,37),其连结在所述底部板件(1)处。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身底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横向支撑部-联接轮廓(39)力传递地连结在所述支撑板件(8)的配合轮廓(41)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身底部结构,其特征在于,不仅所述联接轮廓(39)而且所述配合轮廓(41)通过接缝法兰来实现,其相应地由所述座椅横向支撑部侧面(29)和由所述座椅板件侧面(35)侧向向外弯折。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身底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缝法兰相应地由所述座椅横向支撑部侧面(29)和由所述座椅板件侧面(35)在形成两个法兰连接(43,45)的情况下侧向向外弯折。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身底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法兰连接(43,45)借助于牵引带压板(47)相互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车身底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带压板(47)在形成三层式结构的情况下布置在面向彼此的接缝法兰(39,41)之间。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车身底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带压板(47)是所述支撑板件(8)的材料统一的且一件式的组成部分。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车身底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件型材底部(33)以由此弯折的板区段(51)延长,在所述板区段处构造有所述牵引带压板(47)。
1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身底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外部的座椅容纳部型材件(11)在横截面中具有角型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未经大众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81743.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针对果园拖拉机挡泥板
- 下一篇:汽车后地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