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人造大型假山的制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179990.X | 申请日: | 2017-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7240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07 |
发明(设计)人: | 杨朔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朔 |
主分类号: | B44C5/06 | 分类号: | B44C5/06 |
代理公司: | 烟台上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34 | 代理人: | 刘志毅 |
地址: | 264000 山东省烟台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人造 大型 假山 制作方法 | ||
1.一种人造大型假山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制作内模:制作山体模型;
步骤2、制作外模:根据所述内模的外形尺寸,制作外模,所述外模由多张海绵毯搭接固化而成,制作步骤如下:
1)、按设计要求在山体模型表面划线分隔,每格尺寸大小与海绵毯尺寸匹配;
2)、将预制好的海绵毯按分隔位置敷设在山体模型表面,具体由下至上、并自左而右,成排布设,并使上层海绵毯的下边沿搭接在下层海绵毯的上边沿上;使右排海绵毯的左边沿搭接在左层海绵毯的右边沿上,如此实现全覆盖,在敷设过程中要求压实海绵毯使其与山体模型表面密实覆盖;
3)、向所述海绵毯上喷水雾,待海绵毯凝固后,形成外模,修剪外模的边缘;
4)、喷彩,向凝固后的外模上,喷涂色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造大型假山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内模的制备,采用建筑垃圾和泥沙,所述建筑垃圾包括碎砖块、碎石块、混凝土块和渣土,首先利用碎砖块、碎石块、混凝土块或渣土中一种或几种堆积出所述内模的骨架,再利用泥沙或者混凝土制备内模外表面的细微处,最终得到内模。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人造大型假山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之后,还包括步骤3,开模,将凝固成型的外模取下,单独使用,内模则重复利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人造大型假山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海绵毯的制备步骤如下:
a)准备材料,准备上层织物、海绵及下层织物,所述下层织物和所述上层织物的尺寸相同,且不小于所述海绵的尺寸,所述海绵的密度小于18kg/m3;
b)制备海绵水泥层,将海绵放置在振动平台上,振动平台的下方设有水泥回收装置,所述振动平台包括振动平台支腿,安装在所述振动平台支腿上的围框及安装在所述围框侧面的振动电机,所述围框内设有下层金属丝网,所述围框上设有凹槽,所述下层金属丝网上设有与所述凹槽相对应的把手,不断从上方倾倒水泥或水泥与速凝剂、硅酸钠的混合物,所述振动平台上还可以设有布料装置,布料装置使水泥或水泥与速凝剂、硅酸钠的混合物更加均匀的分布在海绵的上端,再加之振动平台的振动,水泥或水泥与速凝剂、硅酸钠的混合物不断填充到海绵的空隙内,直至海绵内填充饱和,形成海绵水泥层;
c)缝合,先将所述下层织物放在缝合平台上,将所述下层金属丝网和海绵水泥层一同放置在所述下层织物上,再将所述上层织物放置在所述海绵水泥层上,然后,用纤维丝线将上、下层织物、海绵水泥层及下层金属丝网缝合,最后将所述海绵水泥层的周边封边缝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人造大型假山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制备海绵毯中的步骤b)中,还包括在放置上层织物之前,在海绵水泥层上铺设上层金属丝网的步骤,最后,用纤维丝线将上、下层织物、海绵水泥层及上、下层金属丝网缝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人造大型假山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层金属丝网上还设有多个竖直向上的金属条,所述金属条穿入所述海绵内。
7.根据权利要求4-6任一项所述的人造大型假山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缝合平台包括缝合平台支腿和设置在所述缝合平台支腿上的镂空网板,且所述镂空网板的孔洞大于相邻纤维丝线之间的间距。
8.根据权利要求4-6任一项所述的人造大型假山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速凝剂为铝氧熟料和石灰石的混合物、铝矿粉、铝酸钠、711混凝土速凝剂、煅烧磨粉和碳酸锂中的一种或几种。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人造大型假山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织物和所述下层织物采用无纺布、机织布或针织布中一种或几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朔,未经杨朔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79990.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防锈转印门的生产方法
- 下一篇:治疗腱鞘囊肿的外用中药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