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茶叶的加工方法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711179690.1 申请日: 2017-11-23
公开(公告)号: CN107873870A 公开(公告)日: 2018-04-06
发明(设计)人: 阳艳华 申请(专利权)人: 阳艳华
主分类号: A23F3/06 分类号: A23F3/06
代理公司: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12 代理人: 杨立,付倩
地址: 541002 广西*** 国省代码: 广西;45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茶叶 加工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属于茶叶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茶叶的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茶叶,指茶树的叶子和芽。别名茶、槚(jiǎ),茗,荈(chuǎn)。泛指可用于泡茶的常绿灌木茶树的叶子,以及用这些叶子泡制的饮料,后来引申为所有用植物花、叶、种子、根泡制的草本茶,如"菊花茶"等;用各种药材泡制的"晾茶"等,在中国文学中亦称雷芽。有些国家亦有以水果及香草等其它植物叶而泡出的茶,如"水果茶"。

茶叶源于中国,茶叶最早是被作为祭品使用的。但从春秋后期就被人们作为菜食,在西汉中期发展为药用,西汉后期才发展为宫廷高级饮料,普及民间作为普通饮料那是西晋以后的事。发现最早人工种植茶叶的遗迹在浙江余姚的田螺山遗址,已有6000多年的历史。饮茶始于中国。叶革质,长圆形或椭圆形,可以用开水直接泡饮,依据品种和制作方式以及产品外形分成六大类。依据季节采制可分为春茶、夏茶、秋茶、冬茶。以各种毛茶或精制茶叶再加工形成再加茶,包括分为花茶、紧压茶、萃取茶、药用保健茶、含茶饮料等。

茶叶中含有儿茶素、胆甾烯酮、咖啡碱、肌醇、叶酸、泛酸等成分,可以增进人体健康,而目前茶叶加工得到的茶叶口感不佳,次品率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茶叶的加工方法,其加工得到的茶叶口感纯正,香气宜人,次品率低,加工简单易行。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茶叶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茶叶采摘:在清晨进行采摘无损伤、无虫眼的新鲜茶叶,并筛选出一芽一叶或一芽两叶初展的茶叶作为待加工茶叶;

B、将步骤A中得到的待加工茶叶放置在室内的簸箕上进行摊晾,并间隔30-40min翻动茶叶一次;

C、将步骤B中摊晾得到的茶叶进行冷冻,得到冷冻茶叶;

D、将步骤C中得到的冷冻茶叶加入至温度为160-180℃杀青机中杀青;

E、将步骤D中杀青后得到的茶叶进行人工揉捻,在加入揉捻机中揉捻10-15min;

F、将步骤E中揉捻得到的茶叶加入温度为20-25℃,湿度为60-70%的发酵室内进行发酵,同时茶叶的铺设厚度为0.5-1cm,每间隔10min翻动一次;

G、将步骤F中发酵得到的茶叶,加入成型机中,使茶叶成型;

H、将步骤G中的茶叶加入温度为40-50℃烘干机中进行烘干10-20min,在进行摊晾30-40min,再加入温度为100-150℃烘干机中烘干3-6min,即得产品。

优选的,在步骤B中,所述室内的温度控制在30-35℃。

优选的,在步骤B中,所述摊晾时间控制在1-2d。

优选的,在步骤C中,所述冷冻温度控制在-10℃至-20℃。

优选的,在步骤C中,所述冷冻时间控制在1-2h。

优选的,在步骤D中,所述杀青时间控制在2-4min。

优选的,在步骤F中,所述发酵时间控制在2-4h。

优选的,在步骤H中,所述烘干机中的升温速率均为0.5-0.8℃/min。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加工得到的茶叶口感纯正,香气宜人,次品率低,加工简单易行。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1

绿茶加工工艺

A、茶叶采摘:在清晨进行采摘无损伤、无虫眼的新鲜茶叶,并筛选出一芽一叶或一芽两叶初展的茶叶作为待加工茶叶;

B、将步骤A中得到的待加工茶叶放置在30℃室内的簸箕上进行摊晾1d,并间隔30min翻动茶叶一次;

C、将步骤B中摊晾得到的茶叶在-10℃进行冷冻1h,得到冷冻茶叶;

D、将步骤C中得到的冷冻茶叶加入至温度为160℃杀青机中杀青2min;

E、将步骤D中杀青后得到的茶叶进行人工揉捻,在加入揉捻机中揉捻10min;

F、将步骤E中揉捻得到的茶叶加入温度为20℃,湿度为60%的发酵室内进行发酵2h,同时茶叶的铺设厚度为0.5cm,每间隔10min翻动一次;

G、将步骤F中发酵得到的茶叶,加入成型机中,使茶叶成型;

H、将步骤G中的茶叶加入温度为40℃烘干机中进行烘干10min,在进行摊晾30min,再加入温度为100℃烘干机中烘干3min,烘干机中的升温速率均为0.5℃/min,即得产品。

实施例2

绿茶加工工艺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阳艳华,未经阳艳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7969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