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浓香核桃油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179477.0 | 申请日: | 2017-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6970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12 |
发明(设计)人: | 向群;江流;赵吉顺;沈文晶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华宝孔雀香精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L33/115 | 分类号: | A23L33/115;A23L33/105;A23L29/00;A23L29/30;A23P10/30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08 | 代理人: | 谢绪宁 |
地址: | 201800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浓香 核桃 微胶囊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浓香核桃油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涉及食品添加剂技术领域。其中浓香核桃微胶囊的制备原料包括如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核桃粕0.1‑0.6%;还原性糖0.05‑0.2%;无香核桃油1‑2%;β‑环糊精12‑24%;蒸馏水补足至100%。本申请利用碱性蛋白酶进行酶解,酶解液与还原性糖产生美拉德反应生成具有特殊香味的物质,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出香气纯正、浓郁、营养丰富的浓香核桃油微胶囊,充分利用核桃粕,进行了废物利用,减少资源浪费;同时提高包埋率,减少微胶囊破裂的可能性,延长保质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品添加剂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浓香核桃油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核桃油是以核桃仁为原料经物理压榨后获得的一种油脂,它集中了核桃的营养精华,富含多种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 E、磷脂、二十八碳烯酸等多种活性成分。目前核桃油主要是桶装液体的产品形式,但核桃油由于富含过多的不饱和脂肪酸,导致其在加工储藏过程中极易氧化酸败,产生令人不愉快的气味。微胶囊技术是综合现代高科技技术,以一定的壁材结合稳定剂、乳化剂和其他辅料,采用现代生物工程、食品工程高新技术等技术将油脂进行包埋,加工成密闭在一定空间的微型胶囊技术。
在公开号为 CN103238680A 的中国发明专利中公开了一种核桃油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其中核桃油微胶囊以核桃油、蔗糖酯、单甘酯为芯材,以蔗糖、麦芽糊精、花生分离蛋白和磷酸氢二钾为壁材制备而成;其中各组分的质量份数为:核桃油 15~25 份、蔗糖 3~
10 份、麦芽糊精 18.3~27.6 份、花生分离蛋白 17.6~28.3 份、蔗糖酯 0.6~3.4 份、单甘酯1.5~3.2 份、磷酸氢二钾 1.3~3.5 份。
上述专利中的原料中仅采用核桃油,而核桃榨油后产生的核桃粕却没有加以利用,核桃粕中还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和芳香类物质,导致核桃油微胶囊香气不够纯正和浓郁,而且存在资源浪费的问题。
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新的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一在于提供一种浓香核桃油微胶囊,通过采用碱性蛋白酶酶解核桃粕,酶解液与还原性糖发生美拉德反应,再用无香核桃油萃取,以解决上述问题,其具有香气更加纯正、浓郁、营养丰富、减少资源浪费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一,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浓香核桃油微胶囊,其制备原料包括如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核桃粕 0.1-0.6%;
还原性糖 0.05-0.2%;
无香核桃油 1-2%;
β-环糊精 12-24%;
蒸馏水补足至 100%。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无香核桃油作为芯材,同时用于提取香气物质,β-环糊精作为壁材,核桃粕和还原性糖为生香原料。核桃粕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淀粉、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等营养物质,本申请利用碱性蛋白酶进行酶解,酶解液与还原性糖产生美拉德反应生成具有特殊香味的物质,再利用无香核桃油萃取反应产物中的香气物质和营养物质,最后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出浓香核桃油微胶囊,本申请制备的浓香核桃油微胶囊香气纯正、浓郁、营养丰富,充分利用核桃粕,减少资源浪费。
进一步的,所述还原性糖包括葡萄糖、果糖、乳糖、半乳糖中的任意一种。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核桃粕酶解产物中的氨基酸和还原性糖混合加热时发生美拉德反应,生成具有特殊香味的物质,从而减弱核桃粕水解物的苦味,提升口感,而且可以使核桃油的色泽更加均匀、明亮。
本发明的目的二在于提供一种浓香核桃油微胶囊的制备方法,采用该方法制备的浓香核桃油微胶囊具有香气更加纯正、浓郁、提高核桃粕利用率、营养丰富的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华宝孔雀香精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华宝孔雀香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7947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