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高大杯蕈子实体硒含量的方法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711178882.0 申请日: 2017-11-23
公开(公告)号: CN107873393A 公开(公告)日: 2018-04-06
发明(设计)人: 卢翠香;林俊扬;陈政明;李碧琼;邱春锦;郑永德 申请(专利权)人: 莆田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主分类号: A01G18/00 分类号: A01G18/00;A01G18/20;C05G1/00
代理公司: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35100 代理人: 蔡学俊,林文弘
地址: 351144*** 国省代码: 福建;35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提高 大杯 实体 含量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属于食用菌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提高大杯蕈子实体硒含量的方法。

背景技术

大杯蕈,又名大杯伞,属真菌门,层菌纲,伞菌目,口蘑科,杯伞属,是近年来栽培面积较广的珍稀食用菌之一。该菇营养全面,富含蛋白质、氨基酸、多糖、维生素及钡、铜、锌、钙等多种微量元素;风味独特,有竹笋般的清脆,猪肚般的滑腻,因而被称之为“笋菇”、“猪肚菇”。“莆蕈1号”由福建省莆田市农科所科研人员采自莆田市天然林内的野生大杯蕈驯化选育而成,是目前国内唯一认定的大杯蕈新品种。

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能调节蛋白质合成和多种维生素的吸收与利用,被誉为“天然解毒剂”、“抗癌之王”。缺硒容易导致免疫力下降,癌症、心血管病、肝病、白内障、胰脏疾病、糖尿病、生殖系统疾病等四十多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疾病都与人体缺硒有关。中国是一个缺硒大国,二十二个省市的部分地区,约七亿人生活在低硒地区,2/3的人口严重缺硒。人体不能合成硒,也不存在长期贮藏硒的器官,因此,通过饮食补充利用率高的有机硒食品是重要的补硒途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一种利用硒肥提高大杯蕈子实体硒含量的方法,在保证“莆蕈1号”产量的同时,提高了子实体硒含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提高大杯蕈子实体硒含量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培养料预湿:将棉籽壳浸泡1d,然后捞出,与喷淋后的木屑混合并堆制2d;

2)拌料装袋:将棉籽壳、木屑混合料铲入搅拌机,与麸皮、石灰和CaCO3混合拌匀,得到培养料;然后加入硒肥稀释液,调节含水量为65wt%;装袋机打包;

3)灭菌:高压灭菌条件为:于126℃、0.15 Mpa下灭菌2 h;

4)接种:菌袋灭菌冷却至28℃后,进行接种,每袋接种量为2wt%;

5)培养:将接种后菌袋置于23-25℃培养室,满袋后继续培养3-5d;

6)开袋覆土:覆土材料为稻田土,厚度2-3cm,含水量20wt%;

7)出菇采收:出菇条件为温度23-25℃,湿度85-90wt%,CO2浓度500-1000 ppm;待菌盖内卷时采收。

步骤2)所述培养料中的干物质组成按质量百分比计为:木屑40%,棉籽壳38%,麸皮18%,石灰2%,CaCO3 2%;所述培养料的含水量为65wt%。

步骤2)中所述的硒肥稀释液是将硒肥原液稀释1000倍后制得,折合干料硒含量6.7-10 mg/kg加入,即每千克培养料干料中含硒6.7-10 mg。

优选地,所述硒肥原液为富硒氨基酸。

优选地,接种菌株为“莆蕈1号”。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利用富硒氨基酸作为硒肥,以干料含硒量6.7-10.0 mg/kg添加至“莆蕈1号”培养料,可获得产量较高的子实体,硒含量为2.2-3.9mg/kg,比对照组提高14.7-26.9倍;此外,本发明配料易取,配方适合“莆蕈1号”的生长,在保证“莆蕈1号”产量的同时,提高了子实体硒含量。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但本发明不仅仅限于这些实施例。

对比例

对照组栽培“莆蕈1号”的培养料配方为:木屑40%,棉籽壳38%,麸皮18%,石灰2%,CaCO32%,以上均为干物质的质量;其中棉籽壳在使用前先浸泡1 d,然后捞出,与喷淋后的木屑混合并堆制2 d;培养料含水量65%。

先混合培养料拌匀,装入17 cm×33cm聚丙烯平底塑料袋内,每袋平均装干料400 g,于126℃、0.15 Mpa灭菌2 h,待培养料温度冷却到28℃接种“莆蕈1号”菌株,接种量2wt%,接种后的培养袋置于24℃培养室培养,待菌丝满袋后继续培养3 d,覆土,移入栽培室。覆土材料为稻田土,厚度3 cm,含水量20wt%。覆土后室内空气湿度控制在85wt%,温度23℃,二氧化碳浓度500 ppm。待菇盖内卷时采收。将采集的鲜菇样品置于45℃烘箱中烘干至衡重,测定子实体氨基酸含量。以此法栽培“莆蕈1号”,其子实体硒含量为0.14 mg/kg。

实施例1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莆田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未经莆田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7888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