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电缆用PVC/NBR耐寒耐油阻燃热塑性弹性体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178274.X | 申请日: | 2017-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8044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06 |
发明(设计)人: | 曾勇;刘雄军;凌国桢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上上电缆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27/06 | 分类号: | C08L27/06;C08L9/02;C08K13/02;C08K3/22;C08K3/38;C08K3/34;C08K5/12;H01B3/44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213399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能源 汽车 充电 电缆 pvc nbr 耐寒 阻燃 塑性 弹性体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电缆用PVC/NBR耐寒耐油阻燃热塑性弹性体材料,其特征在于:按重量配比包括以下原料组分:
聚氯乙烯树脂100份;
粉末丁腈20~40份;
增塑剂A 30~40份;
增塑剂B 20~30份;
增塑剂C 20~30份;
稳定剂5~10份;
阻燃剂A 6~12份;
阻燃剂B 6~12份;
阻燃剂C 2~5份;
润滑剂0.5~1.5份;
抗氧化剂A 1~2份;
抗氧化剂B 1~2份;
无机填料40~70份;
增塑剂A为邻苯类增塑剂,增塑剂B为对苯类增塑剂,增塑剂C为偏苯类增塑剂;
阻燃剂A为三氧化二锑,阻燃剂B为硼酸锌,阻燃剂C为70#氯化石蜡;
润滑剂A为聚乙烯蜡类润滑剂,润滑剂B为硬脂酸类润滑剂;
抗氧剂A为抗氧剂1010,抗氧剂B为抗氧剂DLTP或抗氧剂DSTP中的至少一种。
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电缆用PVC/NBR耐寒耐油阻燃热塑性弹性体材料,其特征在于:聚氯乙烯树脂的聚合度为1750~1850。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电缆用PVC/NBR耐寒耐油阻燃热塑性弹性体材料,其特征在于:粉末丁腈为粉末丁腈P8300。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电缆用PVC/NBR耐寒耐油阻燃热塑性弹性体材料,其特征在于:稳定剂为RUP151NB或RUP144;润滑剂为硬脂酸、硬脂酸钙、聚乙烯蜡、半精炼石蜡、润滑剂M-80或润滑剂316A中的至少四种的混合物;无机填料为氢氧化铝和氢氧化镁的混合物。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电缆用PVC/NBR耐寒耐油阻燃热塑性弹性体材料,其特征在于:三氧化二锑、硼酸锌和70#氯化石蜡的质量比为:(3:3:1)~(12:12:5)。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电缆用PVC/NBR耐寒耐油阻燃热塑性弹性体材料,其特征在于:增塑剂A为SH-912酯;增塑剂B为对苯二甲酸二辛酯;增塑剂C为偏苯三酸三异癸酯。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电缆用PVC/NBR耐寒耐油阻燃热塑性弹性体材料,其特征在于:其邵氏硬度为72~82A。
8.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所述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电缆用PVC/NBR耐寒耐油高阻燃热塑性弹性体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称取配方量的PVC树脂粉、稳定剂、增塑剂A、增塑剂B、增塑剂C、润滑剂、抗氧化剂A、抗氧化剂B、无机填料、阻燃剂A、阻燃剂B和阻燃剂C加入高速搅拌机中,在450~700转/分钟、90℃~100℃的条件下混合5~7分钟,待高速搅拌机电流平稳将物料卸入冷混釜中,得到第一混合物料;
(b)在速度为20~60转/分钟的搅拌条件下将粉末丁腈加入步骤(a)所得的第一混合物料中,混合均匀,冷混釜中料温在80℃以下;
(c)将步骤(b)所得物料通过进料仓卸入双阶造粒机组的双螺杆挤出机进行挤出造粒;
(d)将步骤(c)所得物料由双阶造粒机组的单螺杆挤出造成粒子,即得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电缆用PVC/NBR耐寒耐油高阻燃热塑性弹性体材料。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c)中,双阶造粒机组由双螺杆挤出机和单螺杆挤出机组成;双螺杆挤出机转速为260转/分钟~320转/分钟;双螺杆挤出机机身八个区温度依次为:115℃~125℃、125℃~135℃、135℃~140℃、140℃~145℃、140℃~145℃、140℃~145℃、135℃~140℃和135℃~140℃。
10.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单螺杆挤出机机身两个区温度依次为:110℃~120℃和120℃~130℃;单螺杆挤出机的喂料转速为35~45转/分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上上电缆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江苏上上电缆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78274.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PVC增强板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塑胶模型及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