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真空灌封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711176860.0 | 申请日: | 2017-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6949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06 |
发明(设计)人: | 袁尊钢;刘自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欣音达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K15/12 | 分类号: | H02K15/12 |
代理公司: | 深圳新创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44223 | 代理人: | 江耀纯 |
地址: | 518102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真空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灌封领域,特别涉及新能源真空灌封工艺。
背景技术
新能源汽车产业是国家重点打造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尤其是2014年7月国务院出台免征购置税等政策之后,新能源汽车的产销量出现持续井喷发展;然而由于新能源电机使用环境的复杂性及特殊性,为了满足其极高的耐电压强度、绝缘强度、导热和耐热性能、机械强度、电气强度及噪音等方面的要求,通常的做法是对电机定子进行浸漆和灌封等处理;浸漆处理虽然可以提高电机定子的机械强度、导热性和耐热性、电气强度以及抗外界环境能力,但对于大功率小体积高效节能的新能源电机来说是远远不够的;灌封处理虽然可以满足其要求,但还存在问题:产品有气泡或线间空隙,导致局部放电起始电压低,线间打火和击穿产品。
此外,还存在如下问题:
产品固化不良或局部不固化等;
产品存在固化缺陷,如表面缩孔、局部凹陷及表面开裂等;
AB胶水中的A组分长时间存放出现沉淀,用前未能充分搅拌均匀,造成树脂和固化剂实际比例失调;B组分长时间敞口存放、吸湿失效;高潮湿季节灌封件未及时进入固化程序,物件表面吸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提出真空灌封工艺。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真空灌封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对夹具进行脱模处理;
对夹具进行装配;
对待灌封的器件进行预热;
在真空环境下进行多段式灌封;
对灌封的器件进行固化处理;
对灌封完毕的器件进行脱模。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对灌封的器件进行固化处理是按不同温区分段固化的,包括:凝胶预固化收缩处理过程和凝胶后固化收缩处理过程;
所述凝胶预固化收缩处理过程具体包括:使器件的固化反应缓慢进行且使反应热逐渐释放,以使胶水黏度的增加和体积的收缩均平缓进行;
所述凝胶后固化收缩处理过程具体包括:使从凝胶预固化到后固化的升温平缓进行并使固化完毕的器件随加热设备同步缓慢降温。
在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凝胶预固化收缩处理过程还包括:根据灌封器件内部元件的排布、饱满程度及制件大小、形状、单只灌封量制定固化条件。
在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对单只灌封量大而元件少的器件,降低凝胶预固化温度并延长时间。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在真空环境下进行多段式灌封包括:对AB组分胶水进行前期备料处理,使用多组静态混合管充分混合胶水,使整个灌封浸渗过程在真空环境下分段实现。
在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分段的数量优选为三段至五段。
在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分段的数量为三段,第一段约灌封40%,第二段约灌封40%,第三段约灌封20%,前两段的在设定真空度的真空环境下进行,最后一段的真空度接近常压。
在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真空环境的真空度优选为1mbar~5mbar。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对待灌封器件进行预热的温度范围是45℃~60℃之间,预热时间的范围是1小时至1.5小时。
在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前期备料处理包括搅拌、预热、脱泡,采用薄膜循环脱泡方式真空去除胶水内的空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有:
对器件进行充分的预热,使灌入器件的胶水的黏度能迅速降低,保证浸渗,也避免湿气影响灌封效果。在真空环境下进行多段式灌封工艺,使器件内部元件间隙的空气完全排除,保证胶水能够渗透间隙,从而避免气泡或者空隙。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本发明还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进一步地,在凝胶预固化收缩处理过程中,器件的固化反应缓慢进行且反应热逐渐释放,使得胶水黏度的增加和体积的收缩均平缓进行,而体积收缩表示为液面下降直至凝胶,如此,可完全消除该阶段体积收缩内应力。在凝胶后固化收缩处理过程中,从凝胶预固化到后固化的升温平缓进行且固化完毕的器件随加热设备同步缓慢降温,可避免产品表面产生缩孔、凹陷甚至开裂等缺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灌封夹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灌封夹具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新能源电机定子的灌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真空灌封工艺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欣音达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欣音达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7686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定子线圈多线自动缠线装置
- 下一篇:一种大型电机绕组现场干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