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吸收率补铁富肽食品基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711172584.0 申请日: 2017-11-22
公开(公告)号: CN107836710B 公开(公告)日: 2021-04-16
发明(设计)人: 张业辉;张友胜;汪婧瑜;阮奇珺;刘学铭;陈智毅;王旭苹;程镜蓉 申请(专利权)人: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主分类号: A23L33/00 分类号: A23L33/00;A23L33/18;A23L33/16;A23L33/125;A23L33/105;A23L33/17;A23L33/135;A23L7/10;A23L33/10;A23L25/00;A23L33/115;A23L31/00;A23L33/15;A23L5
代理公司: 广东广信君达律师事务所 44329 代理人: 张燕玲;杨晓松
地址: 510610 广东省*** 国省代码: 广东;44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吸收率 补铁富肽 食品 料及 制备 方法 应用
【说明书】:

本发明属于农产品加工与应用领域,公开了一种高吸收率补铁富肽食品基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方法是以鸡胸肉肉糜为原料,添加胰蛋白酶和碱性蛋白酶进行水解得到鸡肉肽;将甜叶菊糖苷与鸡肉肽混合均匀,超声波间断处理,在超声波处理期间添加富马酸亚铁,得到混合溶液;将山苏打碎磨浆,过滤所得山苏汁液添加到混合溶液中,匀浆机搅拌,再通过控温微射流均质;向均质后的混合液中添加山梨糖醇和乳清蛋白粉,再添加乳酸杆菌;并进行脉冲灭菌,得到发酵富肽原料;将发酵富肽原料进行喷雾干燥,所得干粉即为高吸收率补铁富肽食品基料;密封包装。该食品基料可以制备成高吸收率补铁富肽代餐粉。通过正常的饮食增强人体对铁的吸收,无不良副作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产品加工与应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吸收率补铁富肽食 品基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缺铁性贫血人群在我国广泛存在,是机体对铁的需求与供给失衡,其发 病率在发展中国家、经济不发达地区及婴幼儿、育龄妇女等人群中明显增高。 我国上海地区在2010年调查显示,铁缺乏症的年发病率在6个月~2岁婴幼 儿75.0%~82.5%、妊娠3个月以上妇女66.7%、育龄妇女43.3%、10岁~17 岁青少年13.2%。除了身体中的某些病因导致铁吸收障碍和铁丢失过多外,需 铁量增加而铁摄入不足是其中重要的原因。比如怀孕期和哺乳期的妇女,对 铁的需求量很大,也容易导致缺铁性贫血,从而降低机体免疫力,影响健康水平。

一些传统的具有补铁功效的食材,比如阿胶、黑木耳、菠菜、红枣和猪 肝等也具有一定补铁功效,但效力比较慢,而且也需要与维生素等混合服用 才更具效果,并需长期或大量食用,这样势必影响食欲,也容易干扰其他营 养素的吸收与利用。目前,市场上销售的补铁药品、食品和营养剂,除了价 格昂贵外,大多是通过增大药品中的含铁量,促进对铁的吸收,但有机酸的 铁盐大量摄入人体后,也存在干扰机体正常摄入营养素等问题。本专利以鸡 肉肽和甜叶菊糖苷进行复配为基料,利用山苏中的黄酮类成分促进肽铁结构 稳定,生物发酵提高利用率等特点,生产易于被人体肠道吸收的补铁富肽食 品基料。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与不足,本发明的首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 高吸收率补铁富肽食品基料的制备方法。该方法所制备的补铁食品利用自然 原料糖苷肽与铁离子进行共价结合,形成稳定的肽铁结构,再通过山苏汁的 作用,形成小肠天然靶向释放效果;利用生物发酵的小肽易于被人体肠道吸 收的特点,通过形成稳定结构的肽铁,即可增强补铁食品基料的风味,又可 以达到通过补铁的效果。

本发明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上述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高吸收率补铁富 肽食品基料。

本发明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上述高吸收率补铁富肽食品基料的应用。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方案实现:

一种高吸收率补铁富肽食品基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操作步骤:

(1)以通过湿法粉碎的鸡胸肉肉糜为原料,通过添加20000u/g胰蛋白 酶和8000u/g碱性蛋白酶进行水解,水解时间为3-5小时,使其水解为分子量 不超过800Da的鸡肉肽;

(2)将甜叶菊糖苷按照重量比1:3-1:5的比例与鸡肉肽混合均匀,采用 300-500W的超声波间断处理26-38分钟,温度始终维持在38-42℃,在超声 波处理期间添加富马酸亚铁,得到混合溶液;富马酸亚铁的添加量是按照每 100g甜叶菊糖苷和鸡肉肽混合物中添加100-140mg富马酸亚铁;

(3)将植物山苏打碎磨浆,200目筛网真空过滤,将过滤所得山苏汁液 按照0.8-1.0wt%的量添加到步骤(2)的混合溶液中,通过匀浆机搅拌20-30 分钟,再通过控温微射流均质1次;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未经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7258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