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耦合燃煤机组的生物质气化炉启停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711168331.6 | 申请日: | 2017-1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3703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03 |
发明(设计)人: | 张守军;王勤辉;周建斌;刘蔚;张廷军;鲁万宝;赵成武;冯干;李益瑞;吴银龙;张守峰;胡鹏;程东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德博电力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J3/72 | 分类号: | C10J3/72 |
代理公司: | 北京和信华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90 | 代理人: | 胡剑辉 |
地址: | 230088 安徽省合肥市高新区***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耦合 燃煤 机组 生物 气化 炉启停 工艺 | ||
1.一种耦合燃煤机组的生物质气化炉启停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启炉过程
A、点火启动
A1、投运燃气去锅炉系统管线,启动引风装置和鼓风装置;
A2、启动返料鼓风装置,调整流化介质和返料介质的流量至返料装置内床料稳定流动;
A3、投运燃气换热装置;
A4、启动点火燃烧机,观察点火燃烧机燃烧情况,监视氧量变化情况,保持燃烧完全稳定;
A5、保持燃烧机稳定燃烧,调整燃烧机油量和空气量,监测密相区温升;
B、投料
B1、当密相区温度达到400-600℃,开始投料,以给料装置最小加料量运行,检测密相区温升;
B2、开启并运行除灰系统,逐渐提高加料量;
B3、当密相区温度达到500-800℃,停止点火燃烧机;
B4、当气化炉燃气出口温度达到600-900℃,通过调整加料量保持气化炉运行温度不变,保持系统稳定燃烧;
C、工况调整切换:
C1、当气化炉运行温度达到600-900℃,调节燃气换热装置,控制引风装置入口温度在270-500℃时,从燃烧状态向气化状态切换,调整气化炉给料量及气化剂流量;
C2、切换过程中温度上升过快时,可通过引入主床控温蒸气控制密相区温度不高于650-950℃;
C3、调整气化炉各控制参数,结合燃气分析结果优化气化炉操作,保持系统稳定运行;
(2)停炉工况
A、MFT1:
A1、气化炉停止给料;
A2、气化炉引入主床控温蒸汽,调节控温蒸汽流量,保持密相区温度在600-900℃;
A3、气化炉温度大幅下降时逐步关闭主床蒸汽控温阀;
A4、关闭燃气去锅炉管线阀门,停运气化炉其他附属设备;
B、MFT2
B1、投运燃气火炬系统,保持长明灯稳定燃烧;
B2、投运燃气去火炬系统管线,停用燃气去锅炉管线;
B3、气化炉停止给料;
B4、气化炉引入主床控温蒸汽,调节控温蒸汽流量,保持密相区温度在600-900℃;
B5、气化炉温度大幅下降时逐步关闭主床蒸汽控温阀;
B6、关闭燃气去锅炉管线阀门,停运气化炉其他附属设备;
C、MFT3
C1、关闭鼓风装置或引风装置,气化炉停止给料;
C2、投运燃气火炬系统,保持长明灯稳定燃烧;
C3、投运燃气去火炬系统管线,关闭燃气去锅炉管线阀门;
C4、开启置换氮气系统,系统开始置换;
C5、置换完成后关闭燃气去火炬系统管线阀门,气化炉其他附属设备;
停炉工况中,MFT1包括密相区温度超标、返料器温度超标、风室压力超标、返料系统故障或断料;MFT2包括锅炉系统故障或者气化炉后系统不具备接气条件;MFT3包括鼓风机故障、引风机故障、燃气中氧含量超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耦合燃煤机组的生物质气化炉启停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启炉过程中,加料口压力保持在-500至500Pa。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耦合燃煤机组的生物质气化炉启停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启炉过程中,气化剂为空气、富氧空气、氧气和水蒸气混合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耦合燃煤机组的生物质气化炉启停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启炉过程中,炉内密相区温升速率控制在3-15℃/min。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耦合燃煤机组的生物质气化炉启停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C1中,给料量:气化剂流量为0.7-1.5kg/Nm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耦合燃煤机组的生物质气化炉启停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启炉过程中,在气化炉切换至气化工况及日常运行时,引风装置入口温度控制在270-50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耦合燃煤机组的生物质气化炉启停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启炉过程和停炉工况中,燃气分析结果来自燃气检测装置;主床控温蒸汽来自汽轮机发电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德博电力有限公司,未经合肥德博电力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68331.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