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氧化吲哚螺四氢呋喃氟化物及其晶体和其制备方法与用途有效
申请号: | 201711165996.1 | 申请日: | 2017-1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7347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2 |
发明(设计)人: | 刘悦;李俊龙;杨开川;李青竹;张鹰;冷海军;沈旭东;戴青松;张翔;曾荣;刘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D491/20 | 分类号: | C07D491/20;A61K31/407;A61P35/00 |
代理公司: | 成都高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2 | 代理人: | 李高峡;张娟 |
地址: | 610106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氧化 吲哚 螺四氢 呋喃 氟化物 及其 晶体 制备 方法 用途 | ||
1.一种氧化吲哚螺四氢呋喃氟化物,其特征在于:它的结构式如式Ⅰ所示:
2.一种制备式Ⅰ所示化合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下步骤:
(1)将式1所示化合物、式2所示化合物、式3所示手性方酰胺叔胺催化剂加入二氯甲烷中,25±2℃下搅拌,反应结束后,除去溶剂,得残留物,柱层析,得洗脱液,除去溶剂,得式4所示的氧化吲哚螺四氢呋喃。
(2)将氧化吲哚螺四氢呋喃加入二氯甲烷中,0±2℃下,加入二乙胺基三氟化硫,25±2℃下反应,反应结束得反应液;萃取,干燥,除去溶剂,柱层析,得洗脱液,除去溶剂得式I所示化合物。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式1所示化合物、式2所示化合物、式3所示催化剂的摩尔比为1:1.5:0.2;和/或,所述反应的时间为12h;和/或,所述柱层析是以石油醚:乙酸乙酯=3:1为洗脱剂;和/或,所述洗脱液是利用薄层色谱法,收集其展开剂为石油醚:乙酸乙酯=2:1,Rf为0.2~0.4的洗脱部分;和/或,步骤(2)中,所述氧化吲哚螺四氢呋喃与二乙胺基三氟化硫的摩尔比为1:1.5;和/或,所述反应的时间为1h;和/或,所述萃取是依次用水和二氯甲烷萃取;和/或,所述干燥是对二氯甲烷萃取液利用无水硫酸钠干燥;和/或,所述柱层析是以石油醚:乙酸乙酯=3:1为洗脱剂;和/或,所述洗脱液是利用薄层色谱法,收集其展开剂为石油醚:乙酸乙酯=3:1,Rf为0.2~0.4的洗脱部分。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式1所示化合物是通过以下方法制备得到:
(a)将苯甲胺、丙烯酸乙酯加入到无水乙醇A中,25±2℃下搅拌16±2h,加入草酸二乙酯、乙醇钠、无水乙醇B,升温至90℃,反应1h,浓缩,溶解,析出,干燥得式1-5所示化合物;
(b)将式1-5所示化合物、苯甲醛、20%HCl溶液加入到无水乙醇中,90℃下反应4h,降温至25±2℃,过滤得残余物,加入乙酸乙酯,90℃下放置至溶液澄清,冷却至25±2℃,析出得式1所示化合物。
优选地,步骤(a)中,所述苯甲胺、丙烯酸乙酯、草酸二乙酯、乙醇钠的摩尔比为1:1:1:1.5;和/或,所述苯甲胺、无水乙醇A、无水乙醇B的投料量比为3:1:1mmol/mL/mL;和/或,所述溶解为去离子水溶解;和/或,所述析出为加入浓盐酸至pH=1;和/或,步骤(b)中,所述式1-5所示化合物与苯甲醛的摩尔比为1:1;和/或,所述式1-5所示化合物、20%HCl溶液、无水乙醇的投料量比为0.77:1.7:1mmol/mL/mL。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式2所示化合物是通过以下方法制备得到:
①将式2-1所示化合物、苄溴、碳酸钾加入到THF中,60±2℃下,反应36h,浓缩,洗涤得式2-3所示化合物;
②0℃下,将硼氢化钠、式2-3所示化合物溶于乙醇中,搅拌,0.33h,淬灭反应,析出固体,过滤得固体,纯化得式2所示化合物。
优选地,步骤①中,所述式2-1所示化合物、苄溴、碳酸钾的摩尔比为1:1.2:1.5;和/或,所述式2-1所示化合物与THF的摩尔体积比为1:2.94mmol/mL;和/或,所述洗涤是分别用水和石油醚洗涤;和/或,步骤②中,所述硼氢化钠与式2-3所示化合物的摩尔比为1:0.8;和/或,所述式2-3所示化合物与乙醇的摩尔比体积为1:1.2mmol/mL;和/或,所述淬灭反应是用水淬灭;和/或,所述纯化是用二氯甲烷溶解、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浓缩后重结晶。
6.一种式Ⅰ所示化合物的晶型,其特征在于:该晶型为单斜晶系,晶胞参数为α=90°,β=99.228(2)°,γ=9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晶型,其特征在于:所述晶型的空间群为P21,Z=2,晶胞体积为和/或,所述晶型的ee值>99%;和/或,所述晶型的熔点为135-13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大学,未经成都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65996.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