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青瓷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163618.X | 申请日: | 2017-1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5919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1 |
发明(设计)人: | 金乾华;李启岳;梅景丰;金建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龙泉市昌宏瓷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3C8/14 | 分类号: | C03C8/14;C04B33/13;C04B33/24;C04B33/34 |
代理公司: | 杭州橙知果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261 | 代理人: | 曾祥兵 |
地址: | 323700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青瓷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青瓷及其制备方法,采用矿物质原料和高分子材料制备胚料和釉料,所述胚料包括组分A、组分B及组分C,所述组分A包括按重量份数比计的白云石20‑30份、高铝矾土10‑20份;所述组分B包括按重量份数比计的菱镁石10‑20份;所述组分C包括按重量份数计的环氧树脂3‑5份、有机硅树脂3‑5份;所述釉料包括按重量份数比计的硅灰石10‑20份、白云母10‑15份;其制备方法包括胚料的浆料制备、釉料制备、胚体成型、素烧、上釉、釉烧。本发明的青瓷具有高强度、耐高温、耐腐蚀的优点,且本发明的制备方法成本低、成品率高、适合批量生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瓷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青瓷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龙泉青瓷是非常具有中国特色传统瓷器珍品,南北朝时期,浙江龙泉人利用当地优越的自然条件,制造青瓷,龙泉青瓷以其釉色青如玉、明如镜、声如磬而被誉为瓷苑的一颗明珠,受到世界各国青瓷爱好者喜爱。
然而目前的龙泉青瓷,在使用中极易磨损、破碎,另外制备青瓷的方法不仅成本高而且成品率低,不适合批量生产。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强度高、不易碎的青瓷;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该青瓷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具有生产成本低、成品率高、适合批量生产的优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青瓷,采用矿物质原料和高分子材料制备胚料和釉料,所述胚料包括组分A、组分B及组分C,所述组分A包括按重量份数比计的白云石20-30份、高铝矾土10-20份;所述组分B包括按重量份数比计的菱镁石10-20份;所述组分C包括按重量份数计的环氧树脂3-5份、有机硅树脂3-5份;所述釉料包括按重量份数比计的硅灰石10-20份、白云母10-15份。
本发明通过在胚料中合理添加白云石、高铝矾土和菱镁石来调整镁铝比,进而提高了胎体的强度和韧性,使得胎体在使用中不易磨损、破碎,通过添加环氧树脂和有机硅树脂,在胚体成型过程中,两者的分子能在胎体颗粒之间相互架桥,进而形成网状结构,将胎体的颗粒紧紧包裹住,进而增强了胎体的整体稳定性;另外通过在釉料中合理加入硅灰石和白云母来调整铝硅比,使得产生出来的青瓷具有稳定性好、耐腐蚀、耐高温的优点。
进一步的,所述组分A还包括按重量份数比计的高岭土100-120 份、熟滑石10-20份;所述组分B还包括按重量份数比计的石英 40-50份、方解石40-50份;所述釉料还包括按重量份数比计的高岭土60-80份、黏土20-30份、石英30-40份、釉灰20-30份;所述组分C还包括按重量份数计的长链脂肪酸酯5-8份、聚乙烯蜡 8-12份、聚酰亚胺5-8份;长链脂肪酸酯、聚乙烯蜡、聚酰亚胺能和环氧树脂、有机硅树脂相配合达到一协调增效作用,进一步增强了胎体的整体稳定性。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青瓷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组分A、组分B及组分C的制备;S2:胚料的浆料制备;S3:胚体成型;将S4制得的浆料通过注浆成型制得胚体,将胚体放置在通风的环境中晾干4-6天,期间保持温度20-28°;S4:胚体素烧:所述素烧包括第一阶段、第二阶段及第三阶段;所述第二阶段温度区间为200°-600°,期间升温速度为1-2°/min,窑内气压保持在 0.2-0.3MPa,升至600°时保温20-30分钟;S5:釉料的釉浆制备;S6:上釉;S7:釉烧:所述釉烧包括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及第五阶段,所述第三阶段温度区间为950°-1000°,期间升温速度 0.5-1°/min,窑内气压为0.3-0.5MPa,升温至1000°时保温1.5-2 个小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龙泉市昌宏瓷业有限公司,未经龙泉市昌宏瓷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6361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