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利用低共熔溶剂/盐双水相体系萃取锁阳中熊果酸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157844.7 | 申请日: | 2017-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3608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5 |
发明(设计)人: | 张继;张喜峰;滕桂香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北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J63/00 | 分类号: | C07J63/00 |
代理公司: | 兰州智和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2201 | 代理人: | 张英荷 |
地址: | 730070 甘肃***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利用 低共熔 溶剂 盐双水相 体系 萃取 锁阳 果酸 方法 | ||
本发明采用低共熔溶剂/盐双水相体系为提取溶剂,是先对锁阳粉末进行超声萃取,得到含熊果酸的低共熔溶剂相,再采用反胶团溶液进行前萃取,静置分层,上相为含熊果酸的反胶团相;然后在含熊果酸的反胶团相中加入无水乙醇进行后萃取,静置分层,下相为含熊果酸的乙醇相,经减压浓缩,真空干燥,得熊果酸粉末。本发明采用低共熔溶剂/双水相体系对锁阳粉末进行提取,采用反胶团萃取对低共熔溶剂中的熊果酸中进行分离,具有分相时间短,粘度低,不易乳化等特点,低共熔溶剂和反胶团溶剂均可循环利用,萃取成本较低,熊果酸产品的纯度和得率都较高,是一种绿色、高效、简便的分离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锁阳中熊果酸的萃取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利用低共熔溶剂/盐双水相体系萃取锁阳中熊果酸的方法,属于天然产物深加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熊果酸是ɑ-香树脂烷型五环三萜类化合物,是植物中一类重要的天然产物,具有抗癌、抗菌、抗糖尿病、抗溃疡、增加免疫、降血脂等多种生物学效应。近年来,熊果酸在食品、医药及化妆品领域已越来越受到重视,是功能食品和药物开发的重要来源。锁阳为锁阳科锁寄生植物锁阳的干燥肉质茎,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北地区,作为中、蒙药中常用药材之一,具有提高免疫、预防疾病和抗癌等多种功效,其中锁阳中重要活性成分之一为熊果酸。
危晴等人分别采用85%乙醇超声辅助提取锁阳中熊果酸(湖北农业科学,2014,53(12): 2894-2897);危晴等人通过优化索氏提取锁阳熊果酸工艺(食品研究与开发,2013,34(7):85-88);刘刚等人采用80%乙醇浓度回流提取锁阳熊果酸(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14,36(6):723-729)。上述方法均借助于物理方法对熊多酸进行了粗提取。李贵文采用大孔树脂吸附法分离纯化锁阳中熊果酸(中成药,2011,33(9):1612-1615)。CN201510083055.8公开了一种从锁阳中提取熊果酸的方法,采用乙醇回流提取、减压浓缩后进行模拟移动床色谱分离,获得纯度为96%以上,产率达80%以上的熊果酸。张喜峰等采用乙醇提取锁阳熊果酸基础上,利用离子液体/盐双水相对粗提物中熊果酸进行了萃取分离(精细化工,2014,31(9):1080-1084)。作为一类新型的取代挥发性有机溶剂的绿色溶剂,离子液体具有传统溶剂所不具有的显著特点,可减少甚至消除溶剂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但离子液体对环境和生物存在一定的潜在风险,对植物和动物具有一定毒害作用。而低共熔溶剂的出现,不仅较好的继承了离子液体的优良特性,且克服了其弊端,具有合成简单、成本低、安全、生物相容性好等特点,是一种具备了绿色化学理念的新型溶剂。
低共熔溶剂/盐双水相体系是将一定量低共熔溶剂和盐溶液相互混合,当二者达到一定浓度后,由于盐析作用,促使低共熔溶剂和盐形成两相。采用低共熔溶剂/盐双水相体系对植物中有效成分进行萃取时,目标产物和少量杂质分布在一相,而大部分杂质分布在另一相,可达到初步分离纯化目的。反胶团萃取是一种新型的液-液萃取技术,具有条件温和、高选择性、前萃取和后萃取同时进行、易放大、萃取相(反胶团相)可循环利用以及分离和浓缩同步进行等优点,在化学反应、萃取分离、纳米材料的制备等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然而,目前关于利用超声辅助低共熔溶剂双水相萃取结合反胶团分离锁阳中熊果酸的研究尚未见报道。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以上现有技术的缺点和不足之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低共熔溶剂/盐双水相体系萃取锁阳中熊果酸的方法。
本发明萃取锁阳中熊果酸的方法,包括以下工艺步骤:
(1)低共熔溶剂/盐双水相体系形成
将磷酸盐用蒸馏水溶解后,加入到由季铰盐与氢键供体共熔形成的低共熔溶剂中,混合均匀形成低共熔溶剂/盐双水相体系。
所述低共熔溶剂中,季铰盐与氢键供体的摩尔比为1:1~1:3;其中季铰盐为氯化胆碱;氢键供体为葡萄糖、甘油、乙二醇、1,3-丁二醇、尿素中的一种;低共熔溶剂在双水相体系中的最终质量分数为23~42%;所述磷酸盐在双水相体系中的最终质量分数为25%~4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北师范大学,未经西北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5784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制备高纯度罗汉果甜苷V的方法
- 下一篇:积雪草苷的提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