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治疗肺血栓栓塞症的以D-二聚体单克隆抗体为靶向装置的载尿激酶微泡有效
申请号: | 201711148986.7 | 申请日: | 2017-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2364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5 |
发明(设计)人: | 章锐锋;梁黎;马国锋;许晓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K49/22 | 分类号: | A61K49/22;A61K41/00;A61K9/127;A61K38/49;A61K47/24;A61K47/42;A61P7/02;A61P11/00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尉伟敏 |
地址: | 310016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治疗 血栓 栓塞 二聚体 单克隆抗体 靶向 装置 尿激酶 | ||
本发明涉及医药领域,公开了一种用于治疗肺血栓栓塞症的以D‑二聚体单克隆抗体为靶向装置的载尿激酶微泡,该微泡为磷脂质地,微泡上负载有溶栓药物,微泡表面附有D‑二聚体单克隆抗体。本发明的载药微泡可以通过D‑二聚体单克隆抗体和血栓上的D‑二聚体特异性结合,从而使载药微泡与血栓粘附,再经体外超声波辐照产生惯性空化作用致体内载药微泡破裂,实现溶栓药物的定点释放。药物局限在血栓部位,无创伤、出血风险低,并且其药物剂量小、操作可控,溶栓效果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治疗肺血栓栓塞症的以D-二聚体单克隆抗体为靶向装置的载尿激酶微泡。
背景技术
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 PTE)是来自静脉系统或右心的血栓阻塞肺动脉及其分支所导致的以肺循环和呼吸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和病理生理特征的疾病。PTE过去被认为一种罕见病,但近年来由于人们对PTE的诊断意识和水平的提高,PTE诊断率显著提高,目前认为其发病率在心血管疾病中仅次于高血压和冠心病,在中国,PTE在尸检中的发生率为3%-11%,是一种常见病。而且该疾病死亡率很高。在美国,肺栓塞每年引起约100000例死亡。在欧洲,肺栓塞每年引起300,000例死亡;其死亡率仅次于恶性肿瘤和心肌梗死,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危害很大的疾病。
目前临床上用于治疗PTE的方式主要有:抗凝治疗、溶栓治疗、导管介入、外科碎栓和放置下肢腔静脉滤器等。
抗凝治疗:口服华法令或静脉、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磺达肝癸钠、利伐沙班等抗凝药物,必要时定期监测凝血功能。
溶栓治疗:静脉滴注或注射尿激酶、链激酶、和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溶栓治疗后每2~4h测定1次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导管介入:导管局部溶栓术是通过肺动脉造影确定堵塞的肺动脉部位,然后导管尖端置于血栓处,将尿激酶、链激酶或重组组织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直接注入血栓处,新鲜血栓在足量溶栓剂作用下大约在30分钟内溶解。局部机械血栓切除消散术是利用导管头端高转速刀片旋转产生负压可将距导管头 1.5cm之内的血栓吸入并将血栓块碎解成可顺利通过微循环的微粒。
外科取栓:通过外科手术摘除肺动脉血栓。
放置下肢腔静脉滤器:通过置入腔静脉滤器后, 防止滤器水平以下深静脉血栓栓子再脱落引起急性肺血栓栓塞症。
虽然目前有不少治疗PTE的手段,但都有局限性。抗凝和溶栓药物能溶解血栓,但同时有加重出血的风险,目前临床上许多病人诊断PTE同时又存在活动性出血或出血高风险(手术部位出血,脑出血,凝血功能障碍等等),这就限制了这些药物的使用。在抗凝药物和溶栓药物禁忌的情况下,导管介入下行肺动脉取栓和溶栓可以考虑使用,但这种方法为有创性,风险大,可能引起心脏骤停,出血甚至死亡,很多单位难以开展。至于外科取栓则是须在体外循环下开展的一类高风险手术,风险更大,死亡率更高,一般医院很难开展。而下腔静脉滤器只能用于肺栓塞的预防,无法治疗肺栓塞。因此,寻找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PTE的新方法,并能弥补上述治疗方法的不足,迫在眉睫。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治疗肺血栓栓塞症的以D-二聚体单克隆抗体为靶向装置的载尿激酶微泡,本发明的载尿激酶微泡可以通过D-二聚体单克隆抗体和血栓上的D-二聚体特异性结合,从而使载药微泡与血栓粘附,再经体外超声波辐照产生惯性空化作用致体内载药微泡破裂,实现溶栓药物的定点释放。药物局限在血栓部位,无创伤、出血风险低,并且其药物剂量小、操作可控,溶栓效果好。
本发明的具体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治疗肺血栓栓塞症的以D-二聚体单克隆抗体为靶向装置的载尿激酶微泡,所述微泡为磷脂质地,微泡负载有溶栓药物,微泡表面附有生物素化D-二聚体单克隆抗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未经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4898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