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轨道列车制动控制系统及列车有效
申请号: | 201711147614.2 | 申请日: | 2017-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9551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9 |
发明(设计)人: | 杜群威;陈磊;杨永勤;许红梅;周波;曹科宇;方培嫘;孟庆栋;吉振山;高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H11/00 | 分类号: | B61H11/00;B61H11/14;B61L1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新知远方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97 | 代理人: | 马军芳;张艳 |
地址: | 063035 ***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轨道 列车 制动 控制系统 | ||
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轨道列车制动控制系统,涉及轨道交通领域。所述系统包括:单车制动控制单元、整车制动控制单元、牵引控制单元和通信控制单元,所述轨道列车的每个车厢均设置有单车制动控制单元,并在轨道列车的两端的车厢中设置有整车制动单元和通信控制单元,所述牵引控制单元设置在所述多个车厢的动力车中,所述单车制动控制单元、整车制动控制单元、牵引控制单元和通信控制单元通过网关实现通信。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包括上述所述系统的列车。本发明在每个车厢上都设置了单车制动控制单元用于施加空气制动力,并在每个动力车上设置了牵引控制单元,用于施加电制动力,并由整车制动控制单元进行集中管控,可以实现列车的灵活编组。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轨道交通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轨道列车制动控制系统及列车。
背景技术
目前,传统的大铁路客车通过列车管的压力变化进行制动控制信号的传输,通过贯穿整列的列车管可以进行灵活编组。高铁都是固定编组的形式,分为8 编组和16编组两种,无法灵活编组。
随着客运多样化的发展,为适应多样化的客流和检修趋势,高铁的发展也逐步向灵活编组方向发展。但是在实现灵活编组的同时,对于制动控制的要求随之而来,例如,现有的固定编组方式已经确定了制动设备的组成结构与制动力的控制方法,制动力控制过程也是按照固定的列车编组形式计算与分配的。当数量发生变化后,系统无法正常工作,也就无法实现灵活编组。另外,对于传统的大铁路客车,其制动方式主要是通过贯穿整列客车的列车管,再通过三通阀,列车管减压施加制动,升压缓解制动的方式实现制动的。其也仅仅通过列车管传递空气制动指令,无法进行更高级的制动力控制。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期望提供一种轨道列车制动控制系统。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所述轨道列车包括多个车厢,所述多个车厢包括动力车和非动力车,所述系统包括:单车制动控制单元、整车制动控制单元、牵引控制单元和通信控制单元,所述轨道列车的每个车厢均设置有单车制动控制单元,并在轨道列车的两端的车厢中设置有整车制动单元和通信控制单元,所述牵引控制单元设置在所述多个车厢的动力车中,所述单车制动控制单元、整车制动控制单元、牵引控制单元和通信控制单元通过网关实现通信;
所述整车制动控制单元,用于根据单车制动控制单元以及牵引控制单元发送的制动信息计算需要施加的空气制动力和电制动力;
所述单车制动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整车制动控制单元发送的需要施加的空气制动力对列车进行空气制动;
所述牵引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整车制动控制单元发送的需要施加的电制动力对列车进行电制动;
所述通信控制单元,用于接收司机控制器发送的制动指令,并将所述制动指令发送至所述制动指令所执行系统。
优选地,所述每个车厢内部设置有多功能列车总线,所述单车制动控制单元、整车制动控制单元、牵引控制单元和通信控制单元均连接所述多功能列车总线,所述多功能列车总线连接网关,所述多个车厢之间的网关通过铰接式列车总线连接。
优选地,所述整车制动单元包括主单元和辅单元,所述主单元为司机所在一端车厢中的整车制动单元,辅单元为另一端车厢中的整车制动单元,所述主单元与辅单元之间通过网关连接,当所述主单元发生故障时,所述辅单元升级为主单元。
优选地,所述整车制动单元具体还用于:
接收通信控制单元发送的司机控制器发出的制动指令,所述制动指令至少包括制动级位;
接收每个单车制动控制单元发送的每个车厢的车重信息,根据每个车厢的车重信息计算列车总重量进行锁存,并在每次列车启动时更新所述列车总重量;
接收并统计每个单车制动单元发送的车速信息,将统计结果发送至通信控制单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未经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4761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