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动驾驶汽车成员身份自动识别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1147180.6 | 申请日: | 2017-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3965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27 |
发明(设计)人: | 张春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视莱尔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25/25 | 分类号: | B60R25/25;B60R25/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1100 江苏省南京市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 驾驶 汽车 成员 身份 自动识别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身份识别装置,确切地说是一种自动驾驶汽车成员身份自动识别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无人驾驶车辆等各类车辆使用量越来越高,技术推广范围也越来越广,虽然极大的方便了人们出行、货运等作业需要的,但同时也导致当前这些车辆在运行过程中,对驾驶人员身份缺乏有效的监控和管理,从而一方面导致车辆被盗和丢失现象较为严重,另一方面也导致无驾驶资质人员随意驾驶车辆的问题突出,从而导致了车辆运行安全性和可靠性受到了极大的影响,而针对这一问题,当前仅仅是通过传统的车钥匙和交通监管部门进行解决,但效果相对较差,依然不能有效解决当前车辆运行安全性和稳定性的问题,因此针对这一问题,需要开发一种发明的车辆驾驶人员识别装置,以满足实际使用的需要。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上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自动驾驶汽车成员身份自动识别装置,该发明结构简单,使用灵活方便,安装更换便捷,一方面可对车辆驾驶者从上车到驾驶过程中进行全面的人员身份检测及识别,另一方面检测识别精度和检测作业效率高,从而有效的提高了对自动驾驶汽车使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自动驾驶汽车成员身份自动识别装置,包括控制机构、主识别装置和辅助识别装置,控制机构安装在汽车驾驶室内,并分别与汽车的电源电路、汽车行车电脑电路、主识别装置和辅助识别装置电气连接,主识别装置一个,辅助识别装置至少一个,主识别装置安装在汽车方向盘上,辅助识别装置安装在汽车车门把手位置处,主识别装置包括承载壳体、定位扣、指纹识别装置、监控摄像头及子控制电路,承载壳体为空心球状结构,承载壳体下端面设至少一个定位扣,并通过定位扣与方向盘相互连接,指纹识别装置、监控摄像头及子控制电路均嵌于承载壳体内,并通过隔板与承载壳体相互连接,隔板至少一条,嵌于承载壳体内并将承载壳体自上而下分为监测腔和控制腔,其中子控制电路嵌于控制腔内,指纹识别装置、监控摄像头嵌于监测腔内,且指纹识别装置嵌于承载壳体外表面,监控摄像头对应的承载壳体侧表面设观察口,子控制电路分别与指纹识别装置、监控摄像头和控制机构电气连接,辅助识别装置包括射频收发装置、指纹检测机构及识别控制电路,射频收发装置、指纹检测机构及识别控制电路均嵌于汽车车门把手内,其中指纹检测机构共两个,并分别嵌于汽车车门把手内表面和外表面,且两个指纹检测机构间相互并联,识别控制电路分别与射频收发装置、指纹检测机构和控制机构电气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控制机构包括承载底座、主控电路板及防护罩,所述的承载底座上均布至少两个定位螺孔,并通过定位螺孔与汽车车体连接,所述承载底座前表面上设至少一条定位插槽,并通过定位插槽与主控电路板相互连接,所述的防护罩包覆在主控电路板外并与承载底座构成密闭腔体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的定位插槽为金手指结构,并分别与主控电路板和汽车的电源电路和行车电脑电路电气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隔板均通过滑槽与承载壳体内壁滑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主识别装置的承载壳体和定位扣之间通过转台机构相互铰接,且承载壳体、定位扣和转台机构间同轴分布。
进一步的,所述的观察口表面积为承载壳体外表面面积的10%—30%,并与监控摄像头同轴分布。
进一步的,所述的承载壳体外表面均布若干防滑凸块,且各凸块均为横截面为等腰梯形的棱台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的控制机构、子控制电路及识别控制电路均设数据通讯模块。
进一步的,所述的数据通讯模块为无线数据通讯装置及串口通讯装置中的任意一种。
本发明结构简单,使用灵活方便,安装更换便捷,一方面可对车辆驾驶者从上车到驾驶过程中进行全面的人员身份检测及识别,另一方面检测识别精度和检测作业效率高,从而有效的提高了对自动驾驶汽车使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主识别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为辅助识别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4为控制机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视莱尔汽车电子有限公司,未经南京视莱尔汽车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4718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建筑机械驾驶室
- 下一篇:用于避免车辆雨刮器刮拭噪音的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