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银杏糊化淀粉喷雾包埋羟基酪醇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141052.0 | 申请日: | 2017-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5794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30 |
发明(设计)人: | 张彩虹;黄立新;谢普军;邓叶俊;成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61K9/50 | 分类号: | A61K9/50;A23L33/00;A23P10/3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42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银杏 淀粉 喷雾 包埋 羟基 方法 | ||
本发明公布了一种以银杏糊化淀粉为壁材采用喷雾干燥技术包埋羟基酪醇的方法。以银杏为原料,去掉外皮及内皮后,提取银杏淀粉,脱蛋白,脱脂肪后,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糊化,制备糊化淀粉,冷冻干燥后;取定量银杏糊化淀粉复溶,制备均一的淀粉凝胶溶液,加入羟基酪醇溶液进行涡流混合,高压均质后,进行喷雾干燥,进风温度为130‑200℃,出风温度60‑120℃;将干燥银杏糊化淀粉包埋羟基酪醇粉末在棕色或避光密封袋中包装,待进行包埋率测定。本制备方法解决了羟基酪醇存储过程中品质降低严重的弊端。此方法处理过程简单,所用银杏糊化淀粉无毒副作用,包埋羟基酪醇形成密封外壳,解决了其光敏感性及易氧化性,使得生物成分流失较少,提高稳定性,延长了存储期限。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活性存储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羟基酪醇是一种天然多酚类化合物,来源于橄榄油和加工橄榄油产生的废水中。具有多种生物和药理活性,对动脉硬化、高血压、心脏病、抗癌防癌、延缓衰老都有积极的作用。羟基酪醇对光敏感,在光照条件下易氧化分解,因此避光存贮是其必备的条件。
微胶囊是指由天然或人工合成的高分子材料研制而成的具有聚合物壁壳的微型容器或包装物。对物质进行微胶囊化的目的主要有改善物质的物理性质、控制释放、隔离两性物质、屏蔽味道和气味。由于目标物形成微胶囊后与外界环境隔离,免受外界湿度、氧气、细菌、紫外线等因素的影响,在适宜条件下,又能使囊芯从薄膜中释放出来。微胶囊技术在医药、食品、农药、饲料、肥料等行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微胶囊化方法主要包括界面聚合法、原位聚合法、锐孔法、水相/油相分离法及喷雾干燥法等。这些方法中尤其以喷雾干燥法是目前使用最广泛和最成熟,最适宜于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的微胶囊方法,也是目前成本最低廉,易于实现连续化、工业化生产,且操作简便的方法。喷雾干燥法制备的微胶囊产品不仅具有均匀粒度,而且提高了包埋率。因此,选取恰当的壁材对羟基酪醇进行包埋是提高羟基酪醇存储性能的有效方法。
由于羟基酪醇含有活泼的羟基,在壁材选取过程中即不能破坏其结构又要考虑提高其稳定性。淀粉含有大量的羟基,且无毒副作用,在日常生活及食品行业为公认的安全高分子材料,以淀粉为壁材可以与羟基酪醇羟基间产生作用力,提高稳定性。但生淀粉有疏水性,因此需对淀粉进行糊化,大量的淀粉分子中的支链都伸展开,形成水凝胶,不仅可以提高羟基酪醇的稳定性,还可以形成坚硬的密闭外壳,对内部的产品起到保护作用。经查阅文献发现,对羟基酪醇的制备及生物应用研究较多,对其存储方面的研究较少,如申请号为201710307377.5的专利,采用酶促聚合的方法制备高抗氧化性及热稳定性的羟基酪醇聚合物;申请号为201610158902.7的专利,表达重组大肠杆菌酪氨酸通路相关基因能够显著提高羟基酪醇,羟基酪醇-3-O-β-D-葡萄糖苷和羟基酪醇-4-O-β-D-葡萄糖苷的产量;申请号为201710262746.3的专利,公布了在压榨油橄榄果获取橄榄油产生的大量废弃果水中提取羟基酪醇,利用离心、萃取、浓缩等传统工艺,不采用化学方法,确保羟基酪醇的食品安全性能。
本申请中将叙述一种银杏糊化淀粉喷雾包埋羟基酪醇的方法,既提高了银杏淀粉的利用率,又增强了羟基酪醇的存储稳定性,羟基酪醇粉末即可作为食品添加剂,又可作为进行深度研究的原材料。
发明内容
为解决羟基酪醇光照条件下,稳定性差,易氧化分解的现状,本发明采用喷雾技术,提供一种提高羟基酪醇存储稳定性的方法,此方法处理过程简单,喷雾干燥效率较高,粉末性能较好。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银杏糊化淀粉喷雾包埋羟基酪醇的方法,经过糊化淀粉的制备,磨浆,乳液配置、喷雾干燥、包装几个过程。工艺步骤为:
1)糊化淀粉的制备:将银杏去掉外皮及内皮,提取银杏淀粉,脱蛋白,脱脂肪后,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糊化(糊化温度70-100℃;糊化时间30-75 min;银杏淀粉与水的比例4:1-8:1),冷冻干燥获得干燥粉末;
2)研磨:将冷冻干燥的银杏糊化淀粉进行研磨,过80-120目筛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未经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4105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