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简单高效的双液相提取、分离纯化和制备高纯度茶多酚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140613.5 | 申请日: | 2017-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5496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30 |
发明(设计)人: | 李海航;林丽;倪贺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D311/62 | 分类号: | C07D311/62;C07G99/00;A61K36/8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立方律师事务所 11330 | 代理人: | 刘延喜 |
地址: | 510631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简单 高效 双液相 提取 分离 纯化 制备 纯度 茶多酚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简单高效的双液相提取、分离纯化和制备高纯度茶多酚的方法,至少包括步骤:准备茶叶原料;茶叶原料与水相、有机相按质量体积比1g:5~20mL:5~20mL混合;使茶叶原料与水相混合均匀,且保持水相和有机相分层;分离萃取后有机相,作为粗提液;将粗提液与水相和吸附剂按质量体积比10mL:10mL:0.5~2g混合;使吸附剂与水相混合均匀,且保持水相和有机相分层;再次分离有机相,得精制提取液。本发明通过双液相体系选择性地提取茶多酚,结合预处理吸附剂,减少杂质萃出,提升成品纯度。同时,不引入有毒有害物质,增加成品安全性。本发明所用试剂易得,能循环再进入工艺中,利用率高,有效降低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天然物质的提取与纯化领域,尤其涉及高纯度茶多酚的提取、分离纯化和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茶多酚有多种药理功能和保健作用,被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保健品和化妆品等行业。我国拥有丰富的茶叶资源,有大量茶叶原材料可用于提取、制备茶多酚。近年来,我国茶叶产业产能过剩,有大量弃采的夏秋茶和滞销茶叶,同时茶园修剪和茶叶加工等过程中也产生大量的次废品茶叶。据统计,我国茶叶产业每年有约100万吨次废品茶叶。弃采茶叶、次废品茶叶与商品茶含有同样或相近质量的有效成分和生物活性物质,是制备茶多酚的优良原料。充分利用弃采茶叶、次废品茶叶提取、分离和制备茶多酚可提高茶叶相关产业的经济效益,减少茶叶资源的浪费。
提取和分离纯化是制备茶多酚的重要环节。现有技术中,茶多酚提取方法主要有超临界流体萃取法、溶剂提取法、高压浸提法等。现有技术对设备要求高,投资成本和生产成本高,能耗高,培训本领域技术人员的难度较大。更重要的是,现有技术都不能对茶叶中的茶多酚进行选择性提取,现有技术采用全部提取,后期分离纯化的技术思路,提取物中咖啡因等杂质较多,难以分离纯化。
茶多酚分离纯化方法主要有离子沉淀法、液-液萃取法、吸附分离法、柱色谱分离法、高效液相制备色谱法和高效逆流色谱法等。离子沉淀法的工艺相对简单,但存在金属盐残留、不符合产品安全标准等问题。液-液萃取法、吸附分离法和柱色谱分离法都存在茶多酚提取率太低和操作复杂、耗材昂贵等问题。高效液相制备色谱法和高效逆流色谱法对设备要求太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简单高效的双液相提取、分离纯化和制备高纯度茶多酚的方法,至少部分能够克服现有技术的技术缺陷,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简单高效的双液相提取、分离纯化和制备高纯度茶多酚的方法。所述简单高效的双液相提取、分离纯化和制备高纯度茶多酚的方法至少包括以下步骤:
(1)准备经过预先处理茶叶原料;
(2)将所述茶叶原料在搅拌容器中与水相和有机相按照质量体积比1g:5~20mL:5~20mL进行混合;
(3)震荡或搅拌使所述茶叶原料与水相混合均匀,且保持水相和有机相处于分层状态;
(4)分离萃取后的有机相,作为粗提液;
(5)将所述粗提液在所述搅拌容器中与水相和吸附剂按照质量体积比10mL:10mL:0.5~2g进行混合;
(6)震荡或搅拌使所述吸附剂与水相混合均匀,且保持水相和有机相处于分层状态;
(7)再次分离所述有机相,得到精制提取液。
优选地,所述预先处理包括步骤:洗净并干燥茶叶原料;粉碎茶叶原料;筛析茶叶原料。
更优选地,所述筛析采用40目或以上的筛。
优选地,所述步骤(2)中,将所述茶叶原料在搅拌容器中与水相和有机相按照质量体积比1g:15mL:15mL进行混合。
优选地,所述有机相采用乙酸乙酯、乙酸丁酯、正己烷、石油醚的至少一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师范大学,未经华南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4061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