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碰撞吸能装置及车辆在审
申请号: | 201711137435.0 | 申请日: | 2017-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7837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06 |
发明(设计)人: | 李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9/26 | 分类号: | B60R19/26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43 | 代理人: | 许静,黄灿 |
地址: | 10130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碰撞 装置 车辆 | ||
1.一种碰撞吸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缓冲壳体、自适应逐级溃缩吸能导杆、泄能阀、隔板和泡沫颗粒,其中,所述外缓冲壳体的第一端与车辆的前保险杠固定连接,所述外缓冲壳体的第二端与车辆的底盘固定连接;所述自适应逐级溃缩吸能导杆设置于所述外缓冲壳体内,所述自适应逐级溃缩吸能导杆与所述外缓冲壳体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固定连接;所述外缓冲壳体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和第二侧上均开设有泄能孔,所述泄能阀与所述泄能孔过盈配合;所述隔板设置于所述外缓冲壳体内部,且通过所述隔板将所述外缓冲壳体内部的腔体分隔形成至少两个吸能腔体,每个吸能腔体中都填充有所述泡沫颗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碰撞吸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缓冲壳体的第一侧和第二侧上均向内凹陷形成第一压溃诱导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碰撞吸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缓冲壳体的第一侧和第二侧上均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一压溃诱导槽,且每个第一压溃诱导槽的宽度相等。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碰撞吸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缓冲壳体的第三侧和第四侧上均向内凹陷形成第二压溃诱导槽,所述第三侧与所述第四侧为相对设置的两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碰撞吸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压溃诱导槽中设置有溃缩诱导空隙。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碰撞吸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吸能腔体内均设置有自适应逐级溃缩吸能导杆,且所述自适应逐级溃缩吸能导杆与所述外缓冲壳体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焊接。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碰撞吸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上设置有压溃诱导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碰撞吸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的个数为三个,且所述隔板将所述外缓冲壳体内部的腔体分隔形成八个吸能腔体。
9.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碰撞吸能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37435.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乘用车的后保险杠及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一种自助快递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