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功能铝和氧化铝结构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131411.4 | 申请日: | 2017-1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3387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23 |
发明(设计)人: | 薛维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芯石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3/535 | 分类号: | H01L23/535;H01L2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605 上海市松***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功能 氧化铝 结构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半导体器件的一种结构及其制备方法,适用于铝金属引线的半导体器件。
背景技术
在半导体器件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制造工艺每减少一步就是制造成本降低一步,就能占据成本优势,抢占产品市场,半导体器件的设计工程师们也是想尽办法减小器件的尺寸,减少制造工艺步骤,节省制造成本。此发明针对铝金属引线的半导体器件,巧妙的利用光刻、注入技术对铝金属层做局部氧化,只用1步光刻就完成常规工艺需要3步光刻才能完成的引线孔、金属布线及钝化,大幅度降低半导体器件生产成本,提高成品率,且氧化铝材料致密,化学稳定性极好,提高了器件可靠性。
发明内容
1、一种多功能铝和氧化铝结构,其结构包括:引线孔区域,单晶硅101里面包含低阻单晶硅102,低阻单晶硅102上面是铝金属103;非引线孔区域,单晶硅101上面是氧化铝301。
2、一种多功能铝和氧化铝结构的制备方法,其方法包括:
A、铝金属淀积,在半导体器件表面淀积一层铝金属103;
B、铝金属光刻、氧原子注入及去胶,将铝金属布线外的区域注入氧原子,形成经过氧原子注入的铝金属201;
C、高温退火,将氧原子和铝原子进行化学反应,生成绝缘且性能稳定的氧化铝301。
附图说明
图1是铝金属淀积之后的工艺截面图;
图2是铝金属光刻、氧原子注入及去胶之后的工艺截面图;
图3是氧原子铝原子退火之后的工艺截面图。
编号说明
101:单晶硅,用于器件制备的基础,不限于单晶硅,也可以是多层外延;
102:低阻单晶硅,经过重掺杂的单晶硅区域,目的是使单晶硅和铝金属能够形成良好的欧姆接触;
103:铝金属,用于半导体器件的布线及将来的封装引线;
201:经过氧原子注入的铝金属,将铝金属布线以外的区域注入氧原子;
301:氧化铝,氧原子铝原子经过退火后,化学反应生成绝缘的氧化铝,在氧化铝下部有少量的SiO2,由过注入氧原子与Si经过高温退火生成。
具体实施方式
1.铝金属淀积,将只剩下引线孔、金属布线及钝化工艺的半导体器件,表面淀积一层铝金属,此发明适用于铝金属作为引线的半导体器件。
2.铝金属光刻、氧原子注入及去胶,将铝金属布线以外的区域注入氧原子,氧原子的注入剂量:铝原子的数量=3:2,能量可以分多个档次,尽量让注入的氧原子均匀分布在铝金属层中,具体根据铝金属厚度计算。
3.钝化,3:2的氧原子和铝原子经过高温退火,化学反应生成绝缘的氧化铝,完成铝金属布线,同时化学性质非常稳定的氧化铝还可以用做器件的钝化层,提高器件可靠性。
通过上述实施例阐述了本发明,同时也可以采用其它实施例实现本发明。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具体实施例,因此本发明有所附权利要求范围限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芯石微电子有限公司,未经上海芯石微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3141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