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1,4-环己烷二甲酸二甲酯粗品的提纯方法和脱色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116726.1 | 申请日: | 2017-1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7632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01 |
发明(设计)人: | 石鸣彦;程光剑;史君;吕洁;贺俊海;娄阳;曹微;邸大鹏;王红;李志宇;郭靖;陆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C67/54 | 分类号: | C07C67/54;C07C69/75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韩建伟;谢湘宁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环己烷 甲酸 二甲 酯粗品 提纯 方法 脱色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1,4‑环己烷二甲酸二甲酯粗品的提纯方法和脱色方法。该提纯方法包括采用精馏塔在真空条件下对含杂质的1,4‑环己烷二甲酸二甲酯粗品进行减压精馏,减压精馏纯包括第一精馏阶段和第二精馏阶段,第一精馏阶段用于去除沸点低于1,4‑环己烷二甲酸二甲酯沸点的杂质,第二精馏阶段用于除去沸点高于1,4‑环己烷二甲酸二甲酯沸点的杂质。该提纯方法实现了对1,4‑环己烷二甲酸二甲酯粗品中的杂质的有效去除,提高了目标产物的纯度,也改善了1,4‑环己烷二甲酸二甲酯的有色状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聚酯生产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1,4-环己烷二甲酸二甲酯粗品的提纯方法和脱色方法。
背景技术
1,4-环己烷二甲酸二甲酯(DMCD)是一种重要化工原料,广泛用于合成聚酯树脂、聚酰胺、醇酸树脂、增塑剂等,不仅可单独作为聚合物的改性材料,而且是生产1,4-环己烷二甲醇(CHDM)的中间单体。1,4-环己烷二甲醇(CHDM)在工业上是一种重要的新型聚酯生产原料,广泛用于制造聚酯纤维、水性聚酯树脂、不饱和聚酯、聚氨脂涂料及泡沫塑料、润滑油、涂料、油墨、胶粘剂、医药和化妆品聚合物中间体、化妆品和个人护理品的溶剂,以及用于生产润滑剂和液压流体等高新特性产品。1,4-环己烷二甲酸二甲酯(DMCD)在涂料方面也有很大的用途。
1,4-环己烷二甲酸二甲酯(DMCD)在工业规模上的生产均采用将对苯二甲酸二甲酯(DMT)直接液相催化加氢制备。加氢粗产物中除含有目的产物1,4-环己烷二甲酸二甲酯(DMCD)以外,有未反应完全的对苯二甲酸二甲酯(DMT),还含有多种副产物轻组分及多种副产物重组分。在常压下未反应的对苯二甲酸二甲酯(DMT)原料、1,4-环己烷二甲酸二甲酯(DMCD)产物以及其它重组分的沸点较高,在高温条件下进行1,4-环己烷二甲酸二甲酯(DMCD)精制,分离提纯的难度较大。
1,4-环己烷二甲酸二甲酯(CHDM)在使用和长期储存过程中吸收或产生少量的微量无色、有色杂质,对1,4-环己烷二甲酸二甲酯的使用存在一定的影响。
现有技术公开过制备环己烷二甲酸二甲酯的方法,反应混合液滤除去催化剂后,蒸馏,回收溶剂1,4-二氧六环后得1,4-环己烷二甲酸二甲酯。还公开了一种从反应器出来的混合物冷凝分离得到粗产品1,4-环己烷二甲酸二甲酯的方法。也有公开无溶剂制备1,4-环己烷二甲酸二甲酯的方法。但这几种方法都没给出提纯1,4-环己烷二甲酸二甲酯的工艺操作条件及方法。
在此基础上,仍需要对现有的1,4-环己烷二甲酸二甲酯的制备方法进行改进,以降低杂质含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1,4-环己烷二甲酸二甲酯粗品的提纯方法和脱色方法,以降低杂质含量。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1,4-环己烷二甲酸二甲酯粗品的提纯方法,该提纯方法包括:采用精馏塔在真空条件下对含杂质的1,4-环己烷二甲酸二甲酯粗品进行减压精馏,减压精馏纯包括第一精馏阶段和第二精馏阶段,其中第一精馏阶段用于去除沸点低于1,4-环己烷二甲酸二甲酯沸点的杂质,第二精馏阶段用于除去沸点高于1,4-环己烷二甲酸二甲酯沸点的杂质。
进一步地,在精馏塔的塔釜温度为150~180℃,塔顶温度为65~165℃,真空度为-0.0920~-0.1005Mpa,回流比20:1~1:1,塔顶冷却水温度为20~50℃的条件下,去除沸点低于1,4-环己烷二甲酸二甲酯沸点的杂质;在精馏塔的塔釜温度为160~195℃,塔顶温度为120~170℃,真空度为-0.0920~-0.1005Mpa,回流比20:1~1:5,塔顶冷却水温度为20~60℃的条件下,得到1,4-环己烷二甲酸二甲酯含量99.8%的1,4-环己烷二甲酸二甲酯产品,同时沸点高于1,4-环己烷二甲酸二甲酯沸点的杂质存在于釜残中除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1672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