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肉类生物保鲜剂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114008.0 | 申请日: | 2017-1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6044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27 |
发明(设计)人: | 龙端福;刘芳;刘沁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蓝旗亚纺织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B4/20 | 分类号: | A23B4/20;A23B4/18 |
代理公司: | 北京风雅颂专利代理有限公司11403 | 代理人: | 马骁 |
地址: | 213102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肉类 生物 保鲜剂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保鲜剂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肉类生物保鲜剂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生物保鲜剂是指从动植物、微生物中提取的天然的或利用生物工程技术改造而获得的对人体安全的保鲜剂。我国是生猪养殖大国,也是生鲜猪肉生产大国。我国生产的鲜猪肉不仅供应国内市场,还大量出口于海外。近年来冷却猪肉以其汁鲜味美、口感细腻、高营养价值以及较长的保鲜期等优点正在逐渐取代传统的冷冻肉和热鲜肉,成为生鲜猪肉的一种新型消费形态。冷却猪肉从生产到销售始终处于0~4℃的低温环境,但仍旧不能完全抑制嗜冷微生物的繁殖,从而导致其货架期不长,这严重制约了我国冷却猪肉生产和国内外销售市场的发展。冷却肉的品质劣化主要有两个方面原因,第一个原因在于嗜冷性微生物的大量增殖导致冷却肉在冷藏过程中腐败变质;第二个原因在于冷却肉贮藏过程中自身的生化反应导致品质劣化。因此,如何延长冷却猪肉的保鲜期并保持良好的色泽和感官品质,使我国冷却猪肉走向百姓餐桌、走入国际市场,是我国冷却猪肉发展中的首要问题。对于冷却肉的保鲜研究,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多集中于化学防腐剂(如山梨酸钾、乳酸钠、乙二胺四乙酸EDTA等)的研究和利用上,由于化学防腐剂的安全性受到挑战,对其应用也越来越受到限制,因此开发高效、安全、营养和低廉的生物保鲜剂已成为冷却肉保鲜研究的热点。
生物保鲜剂按其来源可以分为植物源、动物源与微生物源生物保鲜剂,植物源生物保鲜剂包括生姜、大蒜与茶多酚等,动物源生物保鲜剂包括壳聚糖、溶菌酶等,微生物源生保鲜剂包括ε-聚赖氨酸、乳酸链球菌素等。壳聚糖是一种具有高效抗菌作用和良好成膜性的高分子聚合物,由甲壳素通过脱乙酰制得,已在食品保鲜中得到广泛的应用。ε-聚赖氨酸是一类由L-赖氨酸的ε-氨基和α-羧基通过肽键结合形成的多聚氨基酸,具有安全、高效、营养、热稳定性好等特点。
目前对于禽肉保鲜剂组成成份有柠檬酸、二丙烯乙二醇-油酸盐、氯化钠、灰黄霉素、维生素C、溶菌酶、壳聚糖、丙酸钙以及抗坏血酸等,虽然有一定保鲜效果,但是此类制成的生物保鲜剂pH值过低为3~4,直接影响到冷鲜肉的风味和肉质,且易引起神经性等病症,对卟啉症、肝功能衰竭等患者及孕妇具有较强的副作用。因此,生产出一种不影响肉质风味且无毒无害的保鲜剂是一件十分有必要的事。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目前生物保鲜剂pH值低直接影响到冷鲜肉的风味和肉质,且易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肉类生物保鲜剂的制备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所述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肉类保鲜剂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取榉树叶、喜树叶及海带混合均匀,放入氯化钠溶液中浸泡,过滤,收集过滤物,并对过滤物进行干燥,收集干燥物,粉碎,过筛,收集过筛颗粒;
(2)将过筛颗粒与乙醇溶液放入球磨机中进行球磨,收集球磨混合物,并将球磨混合物放入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装置中进行萃取,收集萃取物;
(3)将萃取物放入蒸馏装置中进行回收乙醇,收集蒸馏剩余物,并进行浓缩,收集浓缩液,按重量份数计,取60~80份豆腐、40~45份浓缩液、30~35份桑葚、26~32份蚕丝及11~13份京尼平苷,放入搅拌机中搅拌均匀,收集搅拌混合物,并杀菌消毒,得培养物;
(4)将培养物铺设在培养池中,铺设厚度为3~5cm,在培养池中放入食用蝇蛆,在26~30℃下进行培养,保持培养池中空气湿度为55~60%;
(5)在培养结束后,收集培养池中的混合物,并放入碾磨机中进行碾磨,收集碾磨混合物,放入容器中,密封容器,保持容器中的温度为29~36℃,静置;
(6)待静置结束后,将容器中的物质与异丙醇溶液混合均匀,并进行超声波震荡,随后过滤,收集滤液,将滤液与脱色颗粒混合脱色,离心,收集上清液,对上清液蒸馏回收异丙醇,收集蒸馏剩余液,进行杀菌消毒,得肉类保鲜剂。
所述步骤(1)中榉树叶、喜树叶及海带的质量比为3~5:2~4:1。
所述步骤(2)中过筛颗粒与乙醇溶液的质量比为1:3。
所述步骤(6)中容器中的物质与异丙醇溶液的质量比为1:3~5。
所述步骤(6)中脱色颗粒为活性炭、白土中的任意一种;所述滤液与脱色颗粒的质量比为6:1。
本发明与其他方法相比,有益技术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蓝旗亚纺织品有限公司,未经常州蓝旗亚纺织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1400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