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等离子体氧化辅助磨削装置与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106830.2 | 申请日: | 2017-1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0078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13 |
发明(设计)人: | 吴勇波;李偲偲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方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B24B1/00 | 分类号: | B24B1/00;B24B19/14;C25D11/26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44205 | 代理人: | 谢岳鹏 |
地址: | 518055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等离子体 氧化 辅助 磨削 装置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精密加工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应用等离子体氧化技术的磨削装置与方法。
背景技术
由于钛合金具有密度低、抗腐蚀性强等优点,因此广泛用于生产对精度要求较高的零件与结构,比如涡轮发动机叶片上的冷却孔、液压元件的阻尼孔、发动机喷油嘴针阀偶件等。尤其是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上的冷却孔,由于其直径小、深径比大,因此加工难度极大。
钛合金的加工方法包括传统机械加工、电加工及其他特种加工方法。其中,机械加工包括车削、钻削、铣削、攻丝、磨削等。由于钛合金弹性模量小,钛合金钻孔时的轴向切削力非常大,因此毛刺现象严重,孔的加工质量难以满足人们的需求。为提高加工孔洞的内表面质量,常常需要在传统钻孔加工之后进行磨削精加工。工业中磨削加工钛合金时一般选用高强度、高硬度、高稳定性的砂轮,然而砂轮磨削会导致工件表面出现硬化现象;另一方面,由于钛合金的化学活性高,与刀具材料的亲合力极强,切屑极易粘结在刀具表面上,刀具与切屑摩擦会加速刀具的磨损。
此外,国内外还不断研究钛合金加工新技术,如钛合金电解加工,钛合金电解加工与其他加工方法相比较,可以达到较好的表面粗糙度,然而钛合金电解加工容易在钛表面形成钝化膜,从而制约深小孔的加工。
除钛合金电解加工之外,目前钛合金上的孔洞多由电火花加工技术进行加工,然而电火花加工技术应用于钛合金上时也存在缺陷:电火花加工过程中电极消耗剧烈,同时排屑困难,堵塞现象严重,从而严重损害其对材料的去除效率与误差的修正能力,并使控制工艺更加复杂。
基于上述,人们亟需一种既能提高材料去除效率,又能降低工具损耗的钛合金加工方法。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等离子体氧化辅助磨削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材料去除效率低下、工具损耗高的问题。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等离子体氧化辅助磨削装置,包括刀具、刀具驱动装置、等离子体电源与电解液供给装置,刀具驱动装置包括一可绕自身轴心主动旋转的驱动轴,驱动轴与刀具连接,等离子体电源用于向待加工的工件输入等离子体电流,电解液供给装置用于向工件的待加工表面供给电解液。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式,刀具可沿驱动轴的轴向发生超声振动。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式,刀具驱动装置为超声电主轴。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式,刀具进行超声振动的频率≥20KHz,振幅为1~50μm。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式,等离子体电源的一端电极与刀具导通,另一端电极可与工件导通。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式,等离子体电源的一端电极通过电刷与驱动轴导电连接,驱动轴与刀具导电连接。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式,还包括数控加工中心,数控加工中心包括用于放置工件的工作台,以及用于驱动刀具驱动装置运动的驱动单元。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式,工作台上还设置有用于承接工件的动力计。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等离子体氧化辅助磨削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向待加工的工件内输入等离子体电流,并向工件的待加工表面供给电解液,以在工件的待加工表面上形成氧化层;
S20去除工件表面已形成的氧化层;
S30重复步骤S10、S20,直至满足设定要求后停止。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式,步骤S20中去除氧化层的方式为:利用一主动旋转的刀具磨削氧化层,且该刀具可沿自身转动轴心的方向发生超声振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可在工件表面生成低硬度的氧化层,因此可以实现氧化层的快速去除,相比于直接磨削钛合金而言,其材料去除速度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同时,氧化层的摩擦系数远低于钛合金,且与刀具材料的亲合力较弱,切屑不易粘结在刀具表面上,故可以有效地减少刀具的磨损,有助于延长刀具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加工过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发明的目的、方案和效果。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方科技大学,未经南方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0683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