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并列型复合纤维新材料工艺中的喷丝板以及喷丝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711102402.2 | 申请日: | 2017-1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38003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09 |
发明(设计)人: | 沈坤良;张春华;冯爱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通华盛高聚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1D5/32 | 分类号: | D01D5/32;D01D5/253 |
代理公司: | 杭州知瑞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71 | 代理人: | 陈俊 |
地址: | 226300 江苏省南通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喷丝通道 粘结 并列型复合纤维 喷丝板 喷丝孔 新材料工艺 复合纤维 挤出腔 粘结部 喷丝 喷丝机构 聚合物 分界 层叠状 分界面 平面状 纤维丝 纤维粘 轴心线 高热 收缩 剥离 交错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并列型复合纤维新材料工艺中的喷丝设备,包括喷丝板,喷丝板中的喷丝机构包括两个挤出腔、一个喷丝孔和两个喷丝通道;所述喷丝通道连接挤出腔和喷丝孔,所述两个喷丝通道之间连接有多个粘结小道,所述粘结小道沿两个喷丝通道之间的轴心线分布,粘结小道两侧均与喷丝通道连接,所述喷丝通道和粘结小道均接入喷丝孔内。利用两个喷丝通道之间的多个粘结小道,使纤维丝中部产生平面状的粘结部,该粘结部在复合纤维的分界面产生交错的层叠状粘结,极大的加强了复合纤维分界面上的纤维粘着力,避免剥离现象产生,使得高热收缩差的聚合物可以作为并列型复合纤维的材料。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新材料制备领域,具体为一种并列型复合纤维喷丝板和喷丝设备。
背景技术
并列型复合纤维,是沿纤维纵向,两种组分聚合物分列于纤维两侧的复合纤维。利用两种不同的聚合物纤维在预冷收缩时产生收缩差,使得复合纤维呈卷面弹性纤维状。
目前在并列型复合纤维的制备过程中,分界面往往存在粘着力不足,而发生纤维从分界面剥离的现象。
因此在并列型复合纤维中,难以将两种热收缩差过大的材料进行粘结,一旦粘结,其中一种纤维体积收缩过大,由于粘着力不足,会导致两种纤维剥离。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并列型复合纤维喷丝板和喷丝设备,利用两个喷丝通道之间的多个粘结小道,使纤维丝中部产生平面状的粘结部,该粘结部在复合纤维的分界面产生交错的层叠状粘结,极大的加强了复合纤维分界面上的纤维粘着力,避免剥离现象产生,使得高热收缩差的聚合物可以作为并列型复合纤维的材料。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并列型复合纤维新材料工艺中的喷丝板,包括至少一个喷丝机构,所述喷丝机构包括两个挤出腔、一个喷丝孔和两个喷丝通道;所述喷丝通道连通在挤出腔和喷丝孔之间,其特征在于:喷丝通道沿挤出方向上依次包括导流段和粘结段;
在粘结段上,所述两个喷丝通道之间连接有多个粘结小道,所述粘结小道的长度方向和喷丝通道的挤出喷丝方向一致;在截面方向上,每个粘结小道两端分别连通两个喷丝通道,相邻粘结小道之间上下平行,粘结段的所述喷丝通道和粘结小道均接入喷丝孔内。
优选的,所述导流段与喷丝孔的轴心线的夹角大于粘结段与轴心线之间的夹角。
优选的,在导流段上,两个喷丝通道上均设有用于热熔聚合物完全填充并向粘结小道内进行移动的多个导流小道;导流小道位于两个喷丝通道之间,每个所述导流小道的截面面积大于粘结小道截面面积;在截面方向上,每个导流小道一端与相应的喷丝通道内侧面连通,导流小道另一端与相对应的喷丝通道隔离;所述导流小道的截面沿挤出方向逐渐向粘结小道的截面过渡,所述两个喷丝通道上的导流小道之间交错设置;
导流小道末端为粘结段上的粘结小道起始段。
优选的,所述喷丝通道一侧的导流小道的侧面沿挤出方向逐渐向另一侧喷丝通道扩展。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另一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并列型复合纤维新材料工艺中的喷丝设备,包括两个用于对两种热熔聚合物进行分料进入喷丝结构的分料装置和权利要求上述的喷丝结构,喷丝结构上设有多个喷丝机构,所述分料装置包括依次连通的进料口、过滤腔、分配孔和多个分配通道;
-进料口,用于热熔聚合物进入过滤腔;
-过滤腔,用于对热熔聚合物进行过滤,所述过滤腔内填充有过滤沙;
-分配孔,用于对过滤腔内的聚合物进行收集并均匀的输送流入各个分配通道内,分配孔位于过滤腔下方,分配孔连接过滤腔和各个分配通道;
-分配通道,用于对热熔聚合物进一步向喷丝结构进行输送,分配通道输出端连接挤出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通华盛高聚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南通华盛高聚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0240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