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低泥料使用率且强度高的耐压砖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711098744.1 | 申请日: | 2017-11-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57564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09 |
| 发明(设计)人: | 陈锦豪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恒泰红狮陶瓷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4B33/132 | 分类号: | C04B33/132;C04B33/13;C04B33/30;C04B33/32 |
| 代理公司: | 佛山市禾才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79 | 代理人: | 史亮亮 |
| 地址: | 528522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低泥料 使用率 强度 耐压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泥料使用率且强度高的耐压砖,该耐压砖的厚度>35mm,该耐压砖的原料包括以重量百分比计的塑性泥料5~15%、长石类熔剂5~15%、熟料颗粒60~80%和增塑剂5~15%,所述增塑剂的配方为以重量百分比计的三聚氰胺甲醛树脂45~60%、可再分散乳胶粉20~30%、羟甲基纤维素10~20%和聚乙烯醇5~10%。该耐压砖具有强度高的特点。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耐压砖的制备方法,包括混料、陈化、干燥和烧制步骤,具有合格率高的特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低泥料使用率且强度高的耐压砖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耐压砖具有较大的厚度,通常用于路面,承受较大的压力。现有的耐压砖原料通常采用塑性泥料、熔剂、骨料颗粒,将这些原料加水混练均匀制成泥料,然后将泥料制成砖坯干燥并烧制为成品。该耐压砖仅采用塑性泥料来提高砖坯制成时的塑性,原料颗粒之间的结合程度较差。在干燥和烧制过程中极易发生开裂和变形现象,并且收缩率大而影响产品质量和强度。由于耐压砖的厚度较大,内部烧不熟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现有技术中耐压砖的原料包含重量占比55%左右的塑性泥料,塑性泥料有很好好的吸水性,当用量较大时,成型砖坯的收缩率大,不利于生产,而且在干燥和烧制过程中容易开裂和变形。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低泥料使用率且强度高的耐压砖,具有强度高的特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低泥料使用率且强度高的耐压砖的制备方法,具有合格率高的特点。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低泥料使用率且强度高的耐压砖,该耐压砖的厚度>35mm,该耐压砖的原料包括以重量份计的塑性泥料5~15%、长石类熔剂5~15%、熟料颗粒60~80%和增塑剂5~15%,增塑剂的配方为以重量百分比计的三聚氰胺甲醛树脂45~60%、可再分散乳胶粉20~30%、羟甲基纤维素10~20%和聚乙烯醇5~10%。
耐压砖原料中加入了增塑剂,可再分散乳胶粉、羟甲基纤维素和聚乙烯醇能够增强原料颗粒之间的结合强度,增大泥料的塑性,防止砖坯在干燥初期开裂;三聚氰胺甲醛树脂的热稳定性高,因而能够防止靠近热风口的砖坯发生开裂以及干燥过程中的开裂现象。三聚氰胺甲醛树脂还能够在砖坯烧结的预热阶段初期防止砖坯开裂。因此,增塑剂不仅可以有效防止砖坯在干燥过程中发生开裂和变形,还可以防止砖坯烧结的预热阶段初期防止砖坯开裂,提高干燥砖坯质量,从而提高耐压砖强度。
降低塑性泥料用量,增大熟料颗粒用量,能够有效降低砖坯的收缩率,降低生产难度。
进一步的,熟料颗粒为陶瓷废料破碎颗粒。经过再次焙烧,陶瓷废料破碎颗粒有更高的强度,有利于提高耐压砖的强度。熟料颗粒采用废料且用量大,能够降低生产成本。
进一步的,熟料颗粒的粒径为15~30目。该粒径的熟料颗粒可以起到足够的骨架支撑效果。
进一步的,耐压砖的原料还包括以重量份计的凹凸棒土4~8份和磷酸二氢铝0.5~1份。凹凸棒土有独特的晶体结构,砖坯烧制时凹凸棒土能够稳固液相,防止在烧制保温阶段砖坯开裂,提高烧制均匀度。磷酸二氢铝的加入能有增大耐压砖的强度,在烧制的预热阶段后期有效防止砖坯开裂。凹凸棒土份和磷酸二氢铝的加入进一步防止砖坯在烧制时的开裂和变形,提高耐火砖强度。
进一步的,长石类熔剂由以重量百分比计的钾长石95%和钙长石5%组成。采用该比例的两种长石,熔剂的熔融温度可低至1100℃以下,有利于降低耐压砖的烧成温度。
进一步的,钾长石和钙长石的粒径均200~300目。较小粒径的熔剂更利于降低烧成温度、提高成品烧结度及抗折强度。
进一步的,塑性泥料为煤矸石、陶土、页岩和膨润土中的一种或多种。塑性泥料采用上述的材料,使得泥料具有良好的塑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恒泰红狮陶瓷有限公司,未经佛山恒泰红狮陶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9874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