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复生的抗菌防护面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711097024.3 | 申请日: | 2017-11-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56138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03 |
| 发明(设计)人: | 鲁振坦;王栋;袁勤文;唐振洋;赵青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纺织大学 |
| 主分类号: | B32B25/00 | 分类号: | B32B25/00;D06M101/30;D06M101/08;D06M101/18 |
| 代理公司: | 42104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马辉<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国 |
| 地址: | 4302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复生 抗菌 防护 面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复生的抗菌防护面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医用纺织材料技术领域。该防护面料包括基布层,基布层的上方依次设有弹性过渡层和复合防护层,复合防护层为改性聚烯烃弹性体和聚氨酯弹性体复合而成的超细纤维,改性聚烯烃弹性体为聚烯烃弹性体经N‑(3‑二甲氨基丙基)甲基丙烯酰胺接枝改性并经氯胺化处理制备;弹性过渡层为聚氨酯弹性体组成,制备方法为将预先制备好的弹性聚氨酯超细纤维悬浮液及超细纤维悬浮液依次分别涂覆在基布层的表面,再经氯胺化处理。制备的防护面料可用于医务防护领域,如制备防护服或者防护手套、防护鞋套等。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务防护面料,属于医用纺织材料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可复生的抗菌防护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医院里行之有效的医用防护材料可切断感染性体液中如血液、尿液、唾液、手术中冲洗液等中含有的病原体可能对医护人员造成的感染危害。
目前我国医用防护服的材质主要有三类:普通无纺布、橡胶或涂层面料、闪蒸发一次成型滤材制作的防护服。其中普通无纺布制作的防护服防护效率只有40%左右,不能满足国标的最低要求;美国杜邦公司采用闪蒸发一次成型制作的滤材,其防护性能较好,但是其面料的防护均匀性不够,透气透湿性能很差,无法满足医务人员尤其在夏季酷热条件下的穿用需要。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不仅舒适度较高,而且具备优异的防护能力的可复生的抗菌防护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复生的抗菌防护面料,包括基布层,所述基布层的上方依次设有弹性过渡层和复合防护层,所述复合防护层为由改性聚烯烃弹性体和聚氨酯弹性体复合而成的超细纤维,所述改性聚烯烃弹性体为由聚烯烃弹性体经N-(3-二甲氨基丙基)甲基丙烯酰胺接枝改性并经氯胺化处理制备的产物组成;所述弹性过渡层为由聚氨酯弹性体组成。
进一步地,所述复合防护层的厚度为20~40μm,其厚度太低防护性能下降,厚度太高舒适性降低,因而将复合防护层的厚度优选为20~40μm。
再进一步地,所述复合防护层中,改性聚烯烃弹性体和聚氨酯弹性体的质量份数比为30:70~50:50,其中,聚氨酯弹性体的加入是为了增加复合防护层的牢固度,因此,加入比例太低使强度不够,但是,复合防护层的抗菌能力来源于聚烯烃弹性体接枝物的氯胺化,因此,聚烯烃弹性体含量较低时抗菌性能不强。此外,聚烯烃弹性体为疏水性聚合物,适宜比例的聚烯烃弹性体对于提高防护层的拒水性极为有利,因此,改性聚烯烃弹性体和聚氨酯弹性体的质量份数比控制在30:70~50:50之间。
再进一步地,所述改性聚烯烃弹性体和聚氨酯弹性体复合而成的超细纤维的纤维直径为700~1000nm,其中,若超细纤维直径太小,会导致制造难度显著增加,提高了防护面料的制造成本;直径过大时,纤维间空隙大,对病原体的阻隔能力会显著下降,因此,超细纤维的纤维直径优选为700~1000nm。
更进一步地,所述弹性过渡层的厚度为5~8μm,弹性过渡层的厚度太低起不到有效粘结的作用,而太厚对粘结的增加已无任何实质上的意义,反而会降低面料的透气性和舒适性,因而将弹性过渡层的厚度优选为5~8μm。
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一种技术优选,所述改性聚烯烃弹性体和聚氨酯弹性体的质量份数比为30:70;
所述复合防护层的厚度为40μm;
所述改性聚烯烃弹性体和聚氨酯弹性体复合而成的超细纤维的纤维直径为700nm。
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另外一种技术优选,所述改性聚烯烃弹性体和聚氨酯弹性体的质量份数比为50:50;
所述复合防护层的厚度为80μm;
所述改性聚烯烃弹性体和聚氨酯弹性体复合而成的超细纤维的纤维直径为1000n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纺织大学,未经武汉纺织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9702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