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复生的抗菌防护面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711097024.3 | 申请日: | 2017-11-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56138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03 |
| 发明(设计)人: | 鲁振坦;王栋;袁勤文;唐振洋;赵青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纺织大学 |
| 主分类号: | B32B25/00 | 分类号: | B32B25/00;D06M101/30;D06M101/08;D06M101/18 |
| 代理公司: | 42104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马辉<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国 |
| 地址: | 4302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复生 抗菌 防护 面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可复生的抗菌防护面料,包括基布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布层的上方依次设有弹性过渡层和复合防护层,所述复合防护层为改性聚烯烃弹性体和聚氨酯弹性体复合而成的超细纤维,所述改性聚烯烃弹性体为由聚烯烃弹性体经N-(3-二甲氨基丙基)甲基丙烯酰胺接枝改性并经氯胺化处理制备的产物组成;所述改性聚烯烃弹性体和聚氨酯弹性体复合而成的超细纤维的纤维直径为700~1000nm;
所述复合防护层的厚度为20~40μm,所述复合防护层中,改性聚烯烃弹性体和聚氨酯弹性体的质量份数比为30:70~50:50;
所述弹性过渡层为由聚氨酯弹性体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可复生的抗菌防护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过渡层的厚度为5~8μm。
3.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可复生的抗菌防护面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如下步骤:
1)制备改性聚烯烃弹性体母粒:取质量比为5~8:100的聚烯烃弹性体母粒与N-(3-二甲氨基丙基)甲基丙烯酰胺共混,再熔融后挤出制备得到改性聚烯烃弹性体母粒;
2)制备超细纤维悬浮液:取质量份数比为30:70~50:50的改性聚烯烃弹性体母粒与聚氨酯弹性体母粒混合,再与醋酸丁酸纤维素共混,通过熔融共挤出相分离法制备得到超细纤维,再将超细纤维经高速剪切分散到水相中制备得到超细纤维悬浮液;
3)制备弹性聚氨酯超细纤维悬浮液:取聚氨酯弹性体母粒与醋酸丁酸纤维素共混,通过熔融共挤出相分离法制备得到弹性聚氨酯超细纤维,再将弹性聚氨酯超细纤维经高速剪切分散到水相中制备得到弹性聚氨酯超细纤维悬浮液;
4)制备可复生抗菌防护面料:取所述步骤3)制备的弹性聚氨酯超细纤维悬浮液均匀涂覆在基布层的表面,干燥后得到厚度为5~8μm的弹性过渡层,再沿弹性过渡层的表面均匀涂覆所述步骤2)制备的超细纤维悬浮液,干燥后得到厚度为20~40μm的复合防护层,再将复合防护层经次氯酸钠溶液在常温下氯胺化处理,制备得到可复生抗菌防护面料。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可复生的抗菌防护面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将复合防护层浸渍在质量浓度为8~12%的次氯酸钠溶液中,常温处理15~20min,取出干燥即制备得到可复生抗菌防护面料。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可复生的抗菌防护面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改性聚烯烃弹性体和聚氨酯弹性体复合而成的超细纤维的纤维直径为700~1000n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纺织大学,未经武汉纺织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97024.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