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甘薯淀粉的清洁型生产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711096289.1 | 申请日: | 2017-11-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9868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8 |
发明(设计)人: | 蒋和体;张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C08B30/04 | 分类号: | C08B30/04 |
代理公司: | 长沙星耀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05 | 代理人: | 许伯严 |
地址: | 400715***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甘薯 淀粉 清洁 生产工艺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甘薯淀粉的清洁型生产工艺,属于甘薯淀粉的生产技术领域。该工艺包括压榨、浓缩回收压榨甘薯汁液、从榨汁中提取淀粉及从薯渣中提取淀粉等步骤。该工艺使甘薯中大部分可溶性糖与水溶性蛋白质进入榨汁中,减少废水量和废水中有机质含量,榨汁真空浓缩制备甘薯浓缩汁,甘薯浓缩汁可成为食品生产优质半成品原材料使用。采用胶体磨与超声波对薯渣进行细化处理,使淀粉提取率提高了7.35%,废水中COD浓度降低70.56%,SS浓度降低73.16%,色度降低92.5%,同时废水量降低了335mL·(100g甘薯)‑1,最后生产废水通过简单处理可达到工业废水排放标准,降低了淀粉废水排放量及其对环境的污染程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甘薯淀粉的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甘薯淀粉的清洁型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甘薯(Ipomoea batatas(L).Lam)又称番薯、红薯、地瓜等,自16世纪以来就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种植面积广范围大,产量高居世界首位。甘薯营养丰富,富含淀粉,约占其干重的50%~80%,鲜甘薯中淀粉含量一般在18%~25%,最高可达到30%。此外,甘薯还含有可溶性糖类、蛋白质、脂肪、纤维素、果胶、维生素等。甘薯淀粉传统生产工艺一般为加水破碎,浆渣分离后只取浆液提取淀粉,被弃的薯渣中淀粉含量高达50%左右,造成淀粉得率低;产生的废水中可溶性成分含量高,主要是水溶性蛋白质与可溶性糖,使废水中化学需氧量(COD)浓度很高,一般都高于10000mg/l,治理难度大,若不处理直接排放会对生态环境及水体造成严重污染。
现有的甘薯淀粉废水处理方法主要可分为物理、化学和微生物降解三种,包括沉淀法、活性污泥法、厌氧池法等,处理复杂耗时较长,这给甘薯淀粉的生产带来不少的人力财力负担,降低了生产效率、增加了生产成本,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甘薯淀粉生产的发展。清洁生产甘薯淀粉工艺,旨在提高淀粉提取率同时降低废水COD、SS等污染物浓度,降低淀粉废水处理难度,使淀粉废水能达到清洁排放。
甘薯压榨主要目的是榨取甘薯汁液并回收利用,细化薯渣可以提高淀粉游离率,降低其蛋白质与可溶性糖含量,压榨处理是降低生产废水中污染物浓度的关键。淀粉提取工艺部分,从榨汁中分离淀粉工艺简单,通过离心洗涤即可得淀粉,薯汁真空浓缩得到甘薯浓缩汁,提高淀粉提取率关键在于提高从薯渣中提取淀粉时的提取率;且清洁生产工艺中产生废水的主要阶段在薯渣浸泡阶段,因此本申请对甘薯淀粉的生产各个阶段的工艺进行了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了一种甘薯淀粉的清洁型生产工艺,该生产工艺具有较高的淀粉得率,同时得到营养丰富的甘薯浓缩汁,降低淀粉废水处理难度,避免产生大量废水,而甘薯浓缩汁可成为食品生产优质半成品原材料使用。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甘薯淀粉的清洁型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压榨:将新鲜甘薯清洗,依次经破碎、螺旋压榨后,分别得到榨汁与薯渣,再将薯渣细化,进行两次螺旋压榨,每次压榨前添加少量洁净水,然后将三次榨汁合并进行离心处理,使淀粉从榨汁中分离;薯渣加水提取淀粉;
S2榨汁中淀粉提取:将S1压榨中得到的榨汁经离心处理将淀粉从榨汁中分离出来,得到湿淀粉,再经洗涤、干燥、粉碎,得到从薯汁中提取的淀粉;
S3榨汁浓缩制备甘薯浓缩汁:将S2离心得到的薯汁经灭酶后进行真空浓缩制得甘薯浓缩汁;
S4薯渣中淀粉提取:将S1压榨中得到的薯渣依次经超声处理、浸泡、过滤、沉降淀粉、洗涤、干燥、粉碎后,得到从薯渣中提取的淀粉。
更进一步地,步骤S1中将薯渣细化的具体操作为:薯渣经过胶体磨处理,所述胶体磨的间隙为2.5~10μm。
更进一步地,步骤S1中所述螺旋压榨时的料水比为1:0.1~0.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大学,未经西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9628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