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吸收侧面碰撞的车身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11083014.4 | 申请日: | 2017-11-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2220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2 |
发明(设计)人: | A·B·赖特;C·J·曼佩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2D21/15 | 分类号: | B62D21/15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 11256 | 代理人: | 易咏梅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吸收 侧面 碰撞 车身 结构 | ||
1.一种用于吸收侧面碰撞的车身结构,其包括:
管构件,其从车架的第一侧面横向延伸到所述车架的第二侧面;
下侧冲压构件,其设置在所述管构件的下侧上,并且从所述车架的所述第一侧面横向延伸到所述车架的所述第二侧面;
上侧冲压构件,其设置在所述管构件上方,以将所述管构件夹在所述下侧冲压构件和所述上侧冲压构件之间,所述上侧冲压构件从所述车架的所述第一侧面横向延伸到所述车架构件的所述第二侧面;以及
至少一个第一加强件,其沿所述管构件的纵向长度布置并且横向布置在所述车架的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之间,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加强件进一步布置在所述下侧冲压构件和所述管构件之间,以将所述管构件固定到所述下侧冲压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结构,其中所述管构件由热处理钢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结构,其中所述管构件沿其整个轴向长度具有均匀的截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结构,其中所述管构件被完全封闭在所述下侧冲压构件和所述上侧冲压构件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结构,其中所述下侧冲压构件限定所述车架的车辆地板中的台阶,并且所述管构件邻近由所述下侧冲压构件限定的角布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结构,还包括至少一个隔板,其相对于所述下侧冲压构件以间隔关系支撑所述管构件,所述至少一个隔板邻近所述车架的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中的至少一者布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身结构,其中所述至少一个隔板包括邻近所述车架的所述第一侧面布置的第一隔板和邻近所述车架的所述第二侧面布置的第二隔板。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身结构,还包括覆盖所述管构件和所述下侧冲压构件的中央加强件,所述中央加强件横向布置在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第二隔板之间,并且还插入所述管构件和所述上侧冲压构件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结构,还包括覆盖所述管构件和所述下侧冲压构件并且还插入所述管构件和所述上侧冲压构件之间的中央加强件。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结构,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加强件包括横向间隔开的第一加强件,每个所述第一加强件布置在所述下侧冲压构件和所述管构件之间,以将所述管构件固定到所述下侧冲压构件。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车身结构,其中所述第一加强件中的每个包括布置成相对于所述第一加强件来定位所述管构件的突出舌片。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车身结构,其中所述管构件被MIG焊接到所述第一加强件,以轴向地加载用于侧面碰撞保护的所述管构件。
13.一种用于吸收对车辆的侧面碰撞的车身结构,其包括:
第一冲压构件,其延伸跨过所述车辆的横向宽度;
第二冲压构件,其横向延伸跨过所述车辆的所述横向宽度,所述第二冲压构件牢固地固定到所述第一冲压构件;
杆构件,其延伸跨过所述车辆的所述横向宽度,所述杆构件插入所述第一冲压构件和所述第二冲压构件之间,以便被所述第一冲压构件和所述第二冲压构件封闭;以及
第一加强件,其沿所述杆构件的纵向长度设置,所述第一加强件覆盖所述杆构件和所述第一冲压构件,并且进一步沿车辆行进方向插置在所述杆构件和所述第二冲压构件之间。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车身结构,还包括一对隔板,每个隔板相对于所述车辆的所述横向宽度正交布置,每个隔板将所述杆构件相对于所述第一冲压构件的下侧支撑在升高的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83014.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纯电动汽车副车架装置的组装工艺
- 下一篇:安装于车身的轮胎阻断器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