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包括汽缸体的液冷式内燃发动机和用于制造相关汽缸体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081409.0 | 申请日: | 2017-11-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7151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3 |
发明(设计)人: | H·G·奎克斯;K-P·海因;D·范拜伯;J·梅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特环球技术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F1/14 | 分类号: | F02F1/14;F01P7/14;B33Y80/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赵志刚;赵蓉民 |
地址: | 美国密***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包括 汽缸 液冷式 内燃 发动机 用于 制造 相关 方法 | ||
本申请涉及包括汽缸体的液冷式内燃发动机和用于制造相关汽缸体的方法。提供用于发动机的冷却设备的方法和系统。在一个实例中,冷却设备包括第一冷却管道和第二冷却管道,其中所述第二冷却管道布置在形成于相邻汽缸之间的间隙中且所述第一管道布置在相邻汽缸的间隙外。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2016年11月11日提交的德国专利申请No.102016222184.1的优先权。以上所及提及的申请的全部内容出于所有目的以全文引用的方式并入本文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大体上涉及用于发动机的两个或更多个汽缸的冷却设备和用于制造发动机的汽缸体的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可将内燃发动机用作机动车辆的驱动器。在本公开的上下文中,表述“内燃发动机”涵盖奥托循环发动机(Otto-cycle engine)和柴油发动机,和使用混合燃烧过程的混合动力内燃发动机以及混合动力驱动器,所述混合动力驱动器不仅包括内燃发动机还包括电动机器,所述电动机器可驱动地连接到内燃发动机并接收来自内燃发动机的动力,或作为可切换的辅助驱动器额外输出动力。
内燃发动机具有汽缸体和至少一个汽缸盖,所述汽缸盖彼此可连接或连接到彼此以便形成单独汽缸,也就是说燃烧室。下文将简要地论述单独组件。
汽缸盖可容纳控制元件,且在顶置式凸轮轴的情况下,将阀门驱动器全部容纳。在充气交换期间,经由至少一个出口开口排放燃烧气体且经由至少一个汽缸的至少一个入口开口发生对燃烧室的充气。为控制充气交换,在四冲程发动机中,几乎仅使用提升阀作为控制元件,提升阀在内燃发动机操作期间执行振荡提升运动且提升阀以此方式开启和关闭入口开口和出口开口。用于阀门运动的阀门致动机构(包括阀门本身)称为阀门驱动器。
在应用点火式内燃发动机中,点火装置也可布置于汽缸盖中,且另外在直喷式内燃发动机的情况下,喷射装置可布置于汽缸盖中。为在汽缸盖和汽缸体之间形成密封燃烧室的功能性连接,可设置足够多的足够大的孔。
为容纳活塞或汽缸套,汽缸体具有对应数量的汽缸孔。内燃发动机的每个汽缸的活塞在汽缸筒中沿着汽缸纵向轴线以轴向可移动方式导引,且与汽缸筒和汽缸盖一起界定汽缸的燃烧室。在此,活塞顶形成燃烧室内壁的一部分,且与活塞环一起相对于汽缸体或曲轴箱密封燃烧室,使得基本上没有燃烧气体或没有燃烧空气进入曲轴箱,且基本上没有油进入燃烧室。
活塞用于将由燃烧产生的气体力传递到曲轴。出于这个目的,每个活塞借助于活塞销而被铰接式地连接到连杆,所述连杆进而被可移动地安装在曲轴上。
安装于曲轴箱中的曲轴吸收连杆力,所述连杆力由由于燃烧室中的燃料燃烧产生的气体力和由于发动机部件的非均匀运动产生的惯性力组成。在此,将活塞的往复运动转换成曲轴的旋转的旋转运动。曲轴将扭矩传递到传动系统。传递到曲轴的能量的一部分用于驱动例如油泵和交流发电机的辅助单元,或用于驱动凸轮轴且因此用于致动阀门驱动器。
一般来说,且在本公开的上下文中,曲轴箱上半部分是由汽缸体形成。曲轴箱通常由曲轴箱下半部分补充,所述曲轴箱下半部分能够安装在曲轴箱上半部分上并充当油盘。
内燃发动机的汽缸体是高热负荷的和高机械负荷的组件,其中增加对汽缸体的要求。在此情形中,可考虑到内燃发动机可借助于排气涡轮增压器或机械增压器增压,以便降低燃料消耗量,也就是说改进效率。因此,特别是内燃发动机上的热负荷和汽缸体上的热负荷增加的情况,使得增加的要求可放置于冷却设备上,且可实施可靠地防止内燃发动机的热过载的措施。
对于发动机冷却设备来说,基本上有可能采用空气型冷却设备或液态型冷却设备的形式。在空气型冷却设备的情况下,内燃发动机设置有风扇,其中借助于在汽缸盖和汽缸体的表面上传导的空气流来进行散热。
由于液体相对于空气的较高热容量,因此有可能使用液态型冷却设备比可能使用空气型冷却设备消散明显更多的热。出于这个原因,内燃发动机可配备有液态型冷却设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特环球技术公司,未经福特环球技术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8140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