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铜铝复合接触线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080772.0 | 申请日: | 2017-11-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1918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07 |
发明(设计)人: | 曾鉴;姜兴振;杨易霖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金和工贸有限公司;湖南华品轨道交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M1/12 | 分类号: | B60M1/12;B60M1/28;B21C37/04 |
代理公司: | 成都智弘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75 | 代理人: | 蒋丽 |
地址: | 610041 四川省成都***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合 接触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本申请涉及一种铜铝复合接触线,包括铝或铝合金的夹持部分和铜或铜合金的授流部分,夹持部分和授流部分通过冶金方式和/或塑性变形复合为一整体线材,接触面为弧形;在授流部分的背部至少有一个朝向所述夹持部分的板条,板条的外缘面与授流部分的背面共同形成凹窝,凹窝被夹持部分的材料填充;所述夹持部分面向授流部分的面具有局部凸起,并伸入板条的凹窝;线材夹持部分的复合面两外侧部最为凸出。这种接触线不仅具有已有技术方案可防止电化学腐蚀,降低材料成本的优点,而且上述优点还得到了加强,夹持部分和授流部分之间的结合强度也得到提升;有利的是该接触线还能够降低接触线偏磨发生,更有利的是可显示磨损极限情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铜铝复合接触线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接触线是一种输送电流的裸线线缆,在电气化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工矿电气化运输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由于接触网的挂线夹具(电气接线夹子、汇流排等)多使用铝和铝合金,因此传统均质铜接触线容易在外界潮湿环境的作用下与挂线夹具发生电化学腐蚀,严重影响铝制挂线夹具的寿命,缩短了接触网的维护周期。考虑到上述问题,现有技术如中国专利200610005688.8及200620129365.5的技术方案采用多次扣接结构的铜铝复合接触线,基本解决了铝质挂线夹具电化学腐蚀的问题。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该接触线易发生偏磨现象且铜铝之间结合力较低,因此,当接触线偏磨时,极易造成该接触线铜铝分离,并且,该接触线未考虑磨损预警的功能,使得维护过程中无法快速判断接触线磨损情况并及时更换,对运营维护工作带来很大的压力。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申请旨在提供一种铜铝复合接触线及其制造方法,这种接触线具有已有技术方案的防止电化学腐蚀,降低材料成本的优点;本方案更有利的是可显示接触线磨损极限情况,还能够尽量降低接触线偏磨发生。
根据本发明,一种铜铝复合接触线,包括铝或铝合金的夹持部分(1)和铜或铜合金的授流部分(2),夹持部分(1)设有用于安装的槽,槽与铝或铝合金夹持安装部件接触,授流部分(2)与集电弓或集电器接触,夹持部分(1)和授流部分(2)通过冶金方式和/或塑性变形复合为一整体线材,授流部分(2)的授流面(2a)为弧形;在授流部分(2)的背部至少有一个朝向所述夹持部分(1)的板条(3),板条(3)的外缘面与授流部分(2)的背面共同形成凹窝(4a),凹窝(4a)被夹持部分(1)的材料填充;所述夹持部分(1)面向授流部分(2)的面具有局部凸起(5),局部凸起(5)的侧面至少有一面伸入板条(3)的凹窝(4a);夹持部分(1)的复合面两外侧部(6)最为凸出。
优选地,在授流部分(2)的背部有两个朝向所述夹持部分(1)的板条(3),夹持部分(1)内侧的局部凸起(5)的两个侧面分别伸入所述板条(3)内侧对应的凹窝(4a),形成燕尾槽结构。
优选地,所述夹持部分(1)的局部凸起(5)的截面积大于所述授流部分(2)的板条(3)的截面积。
优选地,铜铝截面积之比不小于1:1。
优选地,夹持部分(1)外侧的局部凸起(5)对授流部分(2)形成多级包覆。
优选地,授流部分(2)的外接圆直径小于等于其授流部分(2)弧面的最大半径的2倍。
优选地,授流部分(2)采用铜碲合金。
优选地,其制造步骤是先预制铜或铜合金坯料(2x),然后将制得的铜或铜合金坯料(2x)与铝或铝合金坯料(1x)同时送入连续挤压机中进行连续挤压,使至少一种坯料发生塑性变形,通过模具使得二者复合并成形。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制造所述铜铝复合接触线的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
-在第一过程阶段,将铜或铜合金预制成铜或铜合金坯料(2x);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金和工贸有限公司;湖南华品轨道交通有限公司,未经成都金和工贸有限公司;湖南华品轨道交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8077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立体车库的智能充电桩及充电方法
- 下一篇:安装机构及导电轨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