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陆两栖车的滑水板有效
申请号: | 201711072389.0 | 申请日: | 2017-11-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4735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25 |
发明(设计)人: | 赵兴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益阳天华两栖车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F3/00 | 分类号: | B60F3/00;B63B1/2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3000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陆 两栖 滑水 | ||
本发明公布了一种水陆两栖车的滑水板,它包括支撑架、滑水板、托脚、牵手、液压缸、销轴和螺栓,其中支撑架由前横杠、(两)纵杠、后横杆和尾杠有序焊接而成,滑水板有序固装在支撑架上,托脚、牵手的上端和液压缸的上端经螺栓分别有序固装在车架的相应位置上,该装置可与多种水陆两栖车辆配套,它设计科学、结构简单、性能可靠、装卸便捷,当车辆涉水浮渡时,能使车体产生一个向上的浮力、从而减少车头的吃水深度,并使车辆呈现一种滑水姿态(产生漂移效果),这样可有效减少车辆行进中的水阻力,显著提高车辆的水面浮渡时速,故能较好地满足国内外制造和改进水陆两栖车辆的迫切需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一般的液压机械装置,具体地说是当车辆涉水浮渡时、滑水板可从折叠状态迅速打开、从而可将车体向上托起以减少船头的吃水深度、显著降低水阻力的一种适合水陆两栖车辆装配的折叠式滑水板。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制造的多轮式水陆两用车,在涉水浮渡时车轮与车体均浸在水下,车体越重吃水越深、导致车辆行进中的水阻力急剧增加、水面浮渡时速显著减慢,从而极大地影响了整车的综合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要提供一种设计科学、结构紧凑、性能可靠、装卸便捷、成本低廉,能较好地满足多轮式和履带式水陆两用车的“折叠式滑水板”。该种装置能在数秒钟内从折叠状态打开、在喷水泵/螺旋桨产生的强大推力下、使车体产生一个向上的浮力、从而减少车头的吃水深度,并使车辆呈现一种滑水姿态(产生漂移效果),这样可有效减少车辆行进中的水阻力,显著提高车辆的水面浮渡时速。
本发明是采取如下的技术方案实现其发明目的的。一种水陆两栖车的滑水板,它包括支撑架1、滑水板2、托脚3、牵手4、液压缸5、销轴6和螺栓7,其中支撑架1由前横杠1a、(两)纵杠1b、后横杆1c和尾杠1d有序焊接而成,前横杠1a、(两)纵杠1b、后横杆1c和尾杠1d上有序开设有若干螺孔1e。
滑水板2的前端有序设有半圆形卷筒2a、其他相应部位有序开设有若干螺孔,滑水板2前端的半圆形卷筒2a、有序卡装在支撑架1的前横杠1a上,其余部分经(若干)螺栓7和螺孔1e、有序固装在支撑架1的(两)纵杠1b、后横杆1c和尾杠1d上。
(两)托脚3上有序设有销轴孔3a和安装孔3b,支撑架1前横杠1a和后横杆1c的两端分别有序设装有销轴6,销轴6套装在销轴孔3a中,(两)托脚3经安装孔3b和螺栓7有序固装在车架的前下部。
(两)牵手4上有序设有安装孔4a和(多个)调节孔4b,(两)牵手4经螺栓7和上端的安装孔4a有序套装在车架上、其下端的安装孔4a有序套装在后横杆1c两端设装的销轴6上。
(两)液压缸5的两端设有安装孔5a,(两)液压缸5的上端经安装孔5a和螺栓7有序套装在车架上、其下端经安装孔5a和螺栓7有序套装在牵手4上的调节孔4b上。
(在液压控制系统的作用下)随着液压缸5向外伸出(直至到达预设长度)、推动牵手4以其上端的安装孔4a为中心向下旋转、由此带动支撑架1及其与之连为一体的滑水板2、以托脚3上的销轴孔3a为中心向下旋转、离开车体底部直至到达预设位置,此为滑水板2的打开状态。反之,(在液压控制系统的作用下)液压缸5向内收缩(直至回到初始位置),拉动牵手4以其上端的安装孔4a为中心向上旋转、由此带动支撑架1及其与之连为一体的滑水板2、以托脚3上的销轴孔3a为中心向上旋转、由此将滑水板2重新拉回到车体底部,此为滑水板2的折叠状态。
调整液压缸5下端在牵手4上调节孔4b的安装位置、或调整液压缸5的伸缩动程、可以改变车辆水面浮渡时、其车体前部的吃水深度(即车艇底部水平线与水面夹角的大小),使滑水板2与水面始终保持一个合适的夹角,有利于最大限度的发挥滑水板2的滑水效能。
将滑水板设装成左右两块、并有序安装在车体的中后部,这样可以确保车辆的中心适度后移、车头能有序上翘,并能减小车辆在水面浮渡时的转弯半径、使水面运行更平稳,还可使制造成本更经济、维护保养更便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益阳天华两栖车艇有限公司,未经益阳天华两栖车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7238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在自动挂接操作时补偿挂车耦接器高度
- 下一篇:一种水陆两栖快艇的动力传递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