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球面挂耳轨道电磁弹射数控运行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11064051.0 | 申请日: | 2017-11-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4033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8 |
发明(设计)人: | 陈君恒;陈立;陈明;陈振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君恒 |
主分类号: | B64F1/06 | 分类号: | B64F1/06 |
代理公司: | 安徽知问律师事务所 34134 | 代理人: | 平静;胡锋锋 |
地址: | 243000 安徽省马***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球面 轨道 电磁 弹射 数控 运行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球面挂耳轨道电磁弹射数控运行系统,属于电磁弹射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底座、调试平台和球轨动车,所述的底座和调试平台均成圆弧形设计,调试平台设置于底座上,底座设置有底座球面轨道,调试平台能沿底座球面轨道滑动;且所述的调试平台上表面也铺设有动车球面轨道,球轨动车沿该动车球面轨道滑动,所述的球轨动车用于承载舰载机。本发明优化航母甲板空间,利用舰载机自身动力起飞,更节省能源损耗,且相应缩短地面跑道,节省了用地,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磁弹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球面挂耳轨道电磁弹射数控运行系统。
背景技术
我国自行建造航母在某种程度上是我国海军将来发展的一个方向。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国产航母的加速研发,中国海军战斗力将大幅提升。然而,从世界范围来看,打造一支强有力的航母战斗群是极其挑战性的。航母上必备的弹射器、舰载机、拦阻索、大型升降机等技术均掌握在欧美乃至美国一家手里,而国外也不可能有任何国家卖给中国先进军事技术,中国海军未来建造航母需要解决弹射器的问题,如果这个问题中国海军不下大力气解决和处理好,那麽将直接影响中国海军未来航母建造的进度和中国海军蓝水舰队的成军时间。
军事专家尹卓先生和张绍忠先生均介绍过美国航母弹射技术,蒸汽弹射器是目前大型直通式航母的主流弹射器,舰载机能够依靠蒸汽弹射器来获得一个初始加速度,从而在滑跑距离有限的条件下达到足够的起飞速度,拥有高可靠性。然而蒸汽弹射器急升急降的飞行方式飞行员生理承受不了。核动力电磁弹射技术研制时间已有8年之久,但传动与制动技术始终没处理好,前期试验均以承载舰载机的动车因核动力大脉冲落入海中而以失败告终。
国外的舰载机正在加速换代,随着我国科学技术不断发展,歼20的起飞重量达36吨,空警500的最大起飞重量达77吨,巡航速度每小时达550公里,类似上述两种重量级大飞机,该如何解决其在航母上安全起飞的问题,这是目前的重中之重,难中之难。为此,我们应坚持稳中求进,坚持创新发展,以具有创新、实用、制造成本低为指导标准,克服国产航母常规动力小,吨位小,跑道短这一基础性难题,找准适合国产航母使用的轨道科技。
经检索,现有技术中也公开了一些新结构设计的舰载机弹射装置。如中国专利申请号200910118815.9,申请日为2009年3月2日,发明创造名称为:航母弹射器;该申请案的航母弹射器包括气缸,气缸包括具有开口的气缸壳体和活塞,以及密封装置,活塞具有从气缸壳体开口处的密封装置中伸出,用于推动甲板上飞机的活塞凸起,在气缸壳体内具有前缸室和后缸室,气缸壳体的前部具有可连通前缸室和大气的放气口及用于使活塞回位的回位进气口,气缸壳体的后部具有可连通后缸室和大气的出气口,放气口、回位进气口、出气口各自均具有开关;该航母弹射器还包括与活塞连接的具有进气口的进气装置,进气装置具有与进气口连通的进气通道,活塞具有连通后缸室和进气通道的活塞气道,进气口具有开关;该申请案注入气缸中的高压气体通过活塞喷入,活塞即能向火箭或导弹那样在气体喷出时获得一个推力,还能够获得在密闭缸室内的由已喷出高压气体构成的压力,因此该申请案依靠活塞获得的力来实现舰载机的弹射,但可想而知,在该申请案完全依靠活塞获得的高压气体压力弹射舰载机的条件下,其所需消耗的能源是非常巨大的,且能否使舰载机获得起飞所需的加速度仍是一个未知数。
又如中国专利号ZL201310005736.3,专利名称为:主动磁悬浮电磁弹射器;中国专利号ZL201110407283.8,专利名称为:弹射返回联动式大功率航母舰载机弹射器;中国专利号ZL201010286055.5,专利名称为:前拉后推式航母舰载机弹射器及其弹射方法等专利均公开了新型结构的舰载机弹射装置,但上述方案均存在或结构复杂、制造成本高;或操作繁琐、形成战斗机群慢等各种问题。
发明内容
1.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球面挂耳轨道电磁弹射数控运行系统,本发明优化航母甲板空间,利用舰载机自身动力起飞,更节省能源损耗,且相应缩短地面跑道,节省了用地,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君恒,未经陈君恒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6405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