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海洋动物墨黑色素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061310.4 | 申请日: | 2017-11-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9509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13 |
发明(设计)人: | 高益槐;唐文波;郑春源;戴金玉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发(福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B61/00 | 分类号: | C09B61/00;C09B67/5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52100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墨黑色素 墨汁 墨囊 海洋动物 酶法提取 超声波 超声 水解 制备 超滤膜分离 超滤膜过滤 超声波处理 蛋白酶溶液 保温酶解 低分子量 挂壁现象 形态结构 超滤膜 黑色素 天然墨 头足纲 得率 放入 加热 蛋白质 耗时 挤出 并用 | ||
本发明涉及了一种海洋动物墨黑色素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取头足纲动物墨囊超声波处理后得到墨汁加入蛋白酶溶液进行水解,水解后溶液在加热后超滤膜过滤得到不同分子量墨黑色素成品。上述技术方案采用超声和酶法提取可溶性墨黑色素,并用超滤膜分离高、中、低分子量的墨黑色素,该方法用简单易行。采用超声和定向保温酶解提取可溶性墨黑色素,超声波有助于定向分离墨囊中的蛋白质和墨黑色素,将整个墨囊放入超声波中进行处理,可以使墨汁在挤出时,挂壁现象降低,提高墨汁的得率;酶法提取条件温和,有利于保持天然墨黑色素形态结构的稳定,超滤膜技术可获得不同分子量的可溶性墨黑色素,具有耗时短,提取率高,适用于工业生产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墨黑色素的制备方法,特别涉及海洋动物墨黑色素的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墨黑色素(melanin)一词来源于希腊,由瑞士化学家 Berzelius 首先提出,是一种不溶于水的生物大分子多聚体,还是已知唯一能够保护生物体免受辐射伤害的天然内源生物聚合体,它广泛存在于动植物体内。海洋动物墨黑色素主要分布在软体动物门(Mollusca)头足纲 (Cephalopoda)。墨黑色素是墨鱼、鱿鱼、章鱼等海洋头足类生物的墨汁中所含有的生物大分子多聚体的代称,是已知唯一能够保护生物体免受辐射伤害的天然内源生物聚合体。含有多肽片断、酸性多糖、酪氨酸酶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具有清除自由基和结合潜在毒性离子(如一些过渡金属)的特性,应用潜力巨大。
《本草拾遗》中有“腹中墨,主治血刺心痛”的记载。现代科学研究发现具有提高免疫功能、诱生细胞因子、高效抑制抗肿瘤活性,抗病毒、自由基清除剂、腹腔止血等多种生物活性作用。目前,海洋头足类动物墨黑色素的提取方法主要有高速离心法、酸/碱水解法、酶解法、碱溶酸沉法等,但现有的提取方法存在着一些缺点和不足:高速离心法制得的墨黑色素纯度不高;酸碱水解法制备墨黑色的纯度较高,但水解过程过于剧烈,会破坏墨黑色素,不利于保持墨黑色素的完成性和生物活性;传统的酶解法制得的墨黑色素结构完整,但无法实现墨黑色素与其他不被蛋白质分解的杂质分离;碱溶酸沉法提取的墨黑色素结构完整、纯度高,但无法提取与多糖、蛋白质结合的墨黑色素,提取率较低。此外,不同分子量的墨黑色素生理活性不尽相同,用途也不同。
发明内容
为此,需要提供一种不同分子量墨黑色素的制备方法,为不同分子量的墨黑色素的进一步研究和墨黑色素的产业化生产提供原料。
为实现上述目的,发明人提供了一种海洋动物墨黑色素的制备方法
S1:将海洋头足纲动物腹部剖开,取出墨囊,
S2:将墨囊置于低温高速匀浆机中进行匀浆后剪开墨囊,得到匀浆墨汁
S3:将匀浆墨汁加入1-5倍体积的蒸馏水,进行超声波提取, 得到提取液;
S4:向提取液加入蛋白酶进行酶水解反应,得到第一混合溶液;
S5:将第一混合液进行加热终止酶解反应,得到第二混合溶液,其中加热后煮沸时间控制在10~20min;
S6:将第二混合溶液自然冷却,冷却后调节第二混合溶液的pH值为6.8-7.2,得到第三混合溶液;将第三混合溶液进行离心,离心速度为8000-12000r/min,离心时间为10-20分钟,离心后弃除上清液,得到可溶性墨黑色素沉淀物;
S7:取可溶性墨黑色素沉淀物,加入10倍质量0.05mol/L的NaOH溶液,进行溶解,得到第四混合溶液;
S8:将第四混合溶液采用截留分子量从大到小的超滤膜依次进行分离,分别得到相应分子量的可溶性墨黑色素沉淀的溶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发(福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安发(福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6131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