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相对运动关系的ACC纵向运动学建模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059649.0 | 申请日: | 2017-11-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3251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04 |
发明(设计)人: | 章军辉;徐川;赵枫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创宇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15 | 分类号: | G06F30/15;B60W30/14 |
代理公司: | 北京和信华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90 | 代理人: | 胡剑辉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肥市经济技***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相对 运动 关系 acc 纵向 运动学 建模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相对运动关系的ACC纵向运动学建模方法,进行ACC纵向运动学建模时,综合考虑自车状态参数和前车状态参数,设定状态量xf(k)=[Δd(k),Δv(k),af(k)]T,并引入系统扰动量ap(k),期望车距ddes采用固定时距策略、可变时距策略或拟合驾驶员跟随行为的二阶回归模型,将自车与前车的相对运动关系以及环境参数的影响纳入ACC纵向运动学建模过程中,提高模型计算的准确性,降低预测误差,进而提高跟车预测模型的预测精度以及抗干扰能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车辆控制技术领域,涉及一种ACC纵向运动学建模方法,具体是一种基于相对运动关系的ACC纵向运动学建模方法。
背景技术
作为一种先进的ADAS驾驶辅助系统,ACC(Adaptive Cruise Control)自适应巡航控制旨在缓解驾驶疲劳,提升驾乘舒适性与安全性。传统PID控制、LQR控制、模糊控制等控制策略多以车距控制作为主要目标,即主要考虑安全性而忽略舒适性等需求。近年来,对ACC的研究呈多元化态势,如全速ACC,改善交通流的协同CACC,ACC与LCA变道辅助,模拟驾驶员跟随行为ACC,面向燃油经济性ACC,多目标协调控制ACC等。为进一步提尚ACC的用户使用率与驾乘人员的接受度,对人性化ACC的研究受到了广泛关注。
中国申请公布的专利CN107139923A,提供了一种ACC决策方法及系统,其具体公开了建立ACC纵向跟车运动学模型的方法,采用固定时距策略,当所述模型的预测时域为[k,k+p-1]时,ACC纵向跟车运动学的模型具体为:
(1)式中,k为当前时刻,Xf为上述预测时域的状态序列,U为上述预测时域的控制序列,xf(k)为当前观察状态量,Ap为矩阵在上述预测时域迭代的系数矩阵,Bp为矩阵在上述预测时域迭代的系数矩阵,Cp=diag(C,C,…,C)为相应系数矩阵,Y为系统输出序列;
其中,KL为理想一阶系统增益,TL为下位控制器的时间常数,Ts为采样周期。
但是,该方法建模仅仅是从自车状态考虑,其当前观察状态量xf(k)=[sf(k),vf(k),af(k)]T,仅包含自车状态参数(位移、自车速度和自车加速度),缺少相对的运动关系,忽略了环境参数的影响,从而导致模型计算不准确,预测误差大,影响车辆自适应巡航控制的准确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相对运动关系的ACC纵向运动学建模方法,将自车与前车的相对运动关系以及环境参数的影响纳入ACC纵向运动学建模过程中,提高跟车预测模型的预测精度以及抗干扰能力。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基于相对运动关系的ACC纵向运动学建模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根据ACC系统分层设计,决策层根据自车状态参数、前车状态参数、环境参数决定自车纵向期望加速度,控制层通过控制油门开度、制动深度、档位切换使得自车的实际加速度收敛于决策层输出的期望加速度,建立理想一阶系统传递函数
其中,KL为理想一阶系统增益,TL为时间常数;
步骤S2,根据ACC纵向跟车运动学特性,定义关系式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创宇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合肥创宇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5964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