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相对运动关系的ACC纵向运动学建模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059649.0 | 申请日: | 2017-11-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3251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04 |
发明(设计)人: | 章军辉;徐川;赵枫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创宇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15 | 分类号: | G06F30/15;B60W30/14 |
代理公司: | 北京和信华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90 | 代理人: | 胡剑辉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肥市经济技***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相对 运动 关系 acc 纵向 运动学 建模 方法 | ||
1.基于相对运动关系的ACC纵向运动学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根据ACC系统分层设计,决策层根据自车状态参数、前车状态参数、环境参数决定自车纵向期望加速度,控制层通过控制油门开度、制动深度、档位切换使得自车的实际加速度收敛于决策层输出的期望加速度,建立理想一阶系统传递函数
其中,为理想一阶系统增益,为时间常数;
步骤S2,根据ACC纵向跟车运动学特性,定义关系式如下:
其中,为期望车距误差,
步骤S3,将作为状态量,作为控制量,作为系统扰动量,作为系统输出量,建立离散状态空间方程
其中,,,为采样周期,各系数矩阵分别满足
步骤S4,设当前时刻为
其中,
为预测时域的状态序列,
为预测时域的控制序列,
为相应的系数矩阵,为系统输出序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相对运动关系的ACC纵向运动学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的期望车距采用固定时距策略、可变时距策略、拟合驾驶员跟随行为的二阶回归模型、二次车距策略或指数型车距策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相对运动关系的ACC纵向运动学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变时距策略具体为:
其中,为可变时距、为零速度车间距,、、为正常数,前车加速度的估算方法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相对运动关系的ACC纵向运动学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可变时距作边界约束,
其中,sat(·)为饱和函数,、分别为可变时距的上界和下界。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相对运动关系的ACC纵向运动学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正常数的取值通过离线参数标定在线学习更新的方法,利用危险感受度、制动习惯、应急反应时间来表征驾驶群体特性,将其划分成激进、谨慎、新手群体,借助BP神经网络进行学习与分类,实现差异化预警。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相对运动关系的ACC纵向运动学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零速度车间距为2m,并进一步修正
其中,为路面附着系数,为修正系数。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相对运动关系的ACC纵向运动学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拟合驾驶员跟随行为的二阶回归模型具体为:
其中,、为正数,为负数。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相对运动关系的ACC纵向运动学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车距策略具体为:
其中,、、均为正数。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相对运动关系的ACC纵向运动学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指数型车距策略具体为:
其中,为零速度车距,为最大制动减速度,为设计参数。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相对运动关系的ACC纵向运动学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综合考虑自车状态参数和前车状态参数,令所述步骤S3中的状态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创宇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合肥创宇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59649.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